高齡留學 移民澳洲離島
2020年3月6日

高齡留學 移民澳洲離島

中環精英為下代 甘當的士佬

英美澳加移民政策收緊,成敗關鍵取決於是否有在地經驗。一名年屆四十的香港中產,遠赴澳洲離島就讀短期課程,兼職的士司機賺取微薄收入,以期趕搭移民「尾班船」。

撰文:黃愛琴 本刊記者

每個的士司機,都有一段故事。在澳洲塔斯曼尼亞(Tasmania)首府荷伯特(Hobart),43歲新手司機Vincent,也是一個有故事的男人。

97不走,我太不懂事!

半年前,他在香港被歸類為成功人士:家庭美滿、有車有樓、高薪厚職(大型跨國公司15年銷售經驗、年薪過百萬)⋯⋯「中產夢」超額完成,但近年中港政經秩序改變,他內心的不安與日俱增。

他對記者說:「我見到香港的轉變實在太多,中國愈來愈想控制香港,香港政府不是民選,特首只聽中央的話,政策不是為市民做事,非常悲哀,非常失望!」

雨傘運動後,他萌生移民的念頭,之後兩三年,他與任職中學教師的太太一直痛苦掙扎「走還是留」。

上年7月,在逃犯條例的陰霾下,兩夫婦終於下定決心離開,帶同一對讀小學的子女,飛往荷伯特展開新生活。家人和朋友均非常支持,表示「走得合時」、「走得好」,而作為基督徒的Vincent卻認為這是上帝的帶領。

「基本上我看不到香港會更好!」他親身見證中環「換血」,港人機會愈來愈少,又認為內地會優先發展上海、深圳和北京,香港「叻極」只是維持現狀。「可以預見,近的話,我的大學師弟妹根本無法進入跨國大公司;遠一點,我的小孩沒有機會在香港找到好工作。」他感嘆,香港樓價太貴,下一代無法安居樂業,令人沮喪。

其實他已經上岸,可「安居樂業」,這次離開主要是為下兩代爭取澳洲身份。「97年前我爸爸幫一家人申請移民紐西蘭、新加坡,都批了。可惜當時我年紀太小,唔想走,放棄了。當時太不懂事了!」

45歲前的最後機會

他坦言,一直心儀「袋鼠國」,因為子女能夠學習道地英語,而選擇塔斯曼尼亞,純粹是因為當地移民政策較優惠。

為紓緩大城市的負擔,近年澳洲政府將悉尼、墨爾本和布里斯班以外的地區劃分為「指定區域」,到當地讀書或工作的技術移民可加分,其中又以塔斯曼尼亞最為寬鬆。博華移民顧問鄺煒立舉例說明:「在南澳首都阿德萊德要讀指定課程,荷伯特卻是讀所有課程都可以。」

45歲已是技術移民大限,年紀不輕的Vincent為把握這「最後機會」,付出二十多萬港元學費,在荷伯特一間大學修讀一年制Graduate Diploma課程,太太與子女則以陪讀(dependent)身份入境。

出發之前,Vincent對這個地方幾乎零認識,初到埗時「有D驚」,但住了半年後,發現生活環境遠比香港優勝。「食物新鮮、價錢可負擔;小朋友的發展和活動空間,都比香港多很多。」

塔州位於澳洲最南端,陸地面積約為香港的62倍,四成為受保護天然地帶,但人口卻只有53萬人,當中一半人居於荷伯特。當地沒有五光十色的娛樂體驗,但這個住家男人笑言:「一家人一個月去一次茶樓食中式點心,已經好開心架喇!」

唯一令他頭痛的,是當地人口少、缺乏大型公司,找工作甚為困難。即使他有英國名校碩士學歷,再加上15年銷售和營商實戰經驗,寄出過百封求職信仍全被拒絕。「我試過找各種不同工作,即使只是很普通的文員、sales,都找不到。」

放下身段 重新開始

雖然他早年投資有道,已達財務自由,但始終不想坐食山空。無計可施下,只好兼職揸的士,專跑機場線,與租車公司五五分賬,賺取微薄收入。「這個地方人口太少了,要等幾個小時才有一個客人,就算我每朝四、五點起身,做到夜晚七、八點,每日只賺600蚊港紙,難靠此生活。」太太同樣「貼地」,在中國餐館兼職做侍應,幫補家計。

面對職業下流,Vincent夫婦沒有一絲怨言,因為早已準備好重新開始。

——原文請閱三月份《信報財經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