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大藥廠致力創新 CEO:香港應成為藥物研發中心
2020年3月11日

禽流感、沙士、甲型H3N2、豬流感⋯⋯以至這次新冠狀肺炎,香港近年面對一波接一波的疫情,沒有還手之力。以本港為基地的李氏大藥廠(00950),其生產的抗病毒藥被內地政府列入緊急戰略物資。身為藥理學博士的行政總裁李小羿強調,香港醫藥業有頂尖人才,具備國際視野,可為國家抗疫出一分力。他建議,港府改變積極不干預的態度,在香港設立疫苗生產基地。

撰文:鄧傳鏘 本刊總編輯、李潤茵 本刊記者

十七年前沙士時的情景,依然歷歷在目,當年疫情肆虐時期,李小羿飛到北京出席小湯山醫院捐贈尤靖安(重組人干擾素α2b凝膠)儀式。「那時候香港機場成為鬼城,北京機場居然連冷氣也熄了。」他憶述,那時候香港人在全世界各地都被列為不受歡迎人物。

在香港科學園集團總部內,李小羿萬萬想不到這些恐怖情景,今日居然變本加厲重演。李氏大藥廠成立於1994年,尤靖安作為自主研發的首批藥物,早在2001年沙士前已經推出市面。「以前的干擾素都是通過針劑注入皮損的地方,我們用專利技術發明了外用干擾素,將產品塗抹在臉部、口周以及鼻腔粘膜等處,將有效阻止病毒的接觸傳播和入侵,等於多一層『隱形口罩』。」

今次疫情發生後,干擾素分別被安徽省、國家工信部列為緊缺戰略物資。在其他工廠仍停工的情況下,李氏位於安徽合肥的廠房,年初五已全速趕工,現時可日產十萬支。「當年沙士的經驗是,我們生產多少,可以賣多少。」李氏已將一萬五千支干擾素以及其他醫療物資,捐給湖北、安徽、广州等地。

國家抗疫物資  香港被否決

被問到尤靖安在香港的銷情時,李小羿道出一個遺憾的事實──原來被內地列為抗疫戰略物資,居然不能在香港售賣。「2003年沙士後,我嘗試在香港註冊,卻被衞生署的審查小組否決。」

憶述這段插曲,李小羿不吐不快,形容香港的新藥審批制度很落後,既缺乏藥理專家,態度也非常保守。「如果想註冊的新藥已在歐美上市,有FDA(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背書,就感覺放心些。尤靖安在大陸研發,始終心存偏見。」

早前香港市民哄搶口罩,站在抗疫前線的醫護保護尤其缺乏,李小羿指出,假如尤靖安可以在香港註冊,無疑可令市民、醫護多了一層保護。「內地各省市的政府態度很積極,主動去找與防控疫情相關的企業,在政策、資金方面會給予協助,港府顯得很被動。」

相對於內地,香港不單對新藥態度保守,對於新治療方法也不願嘗試。李小羿以沙士為例指出,當年內地願意試用新藥,甚至以中西合璧的方式來治療,香港則採用傳統的方式,用大量的激素。雖然兩種方法的死亡率相差不大,但採用大量激素的後遺症就大很多,香港大量沙士康復者出現骨枯。

新冠狀肺炎的傳染性更強、潛伏期更長。作為藥理專家,李小羿分析,美國藥廠吉利德(GileadScience)免費向中國提供治的藥物「瑞德西韋」(Remdesivir)是希望所在,初步臨床反應很好。「瑞德西韋」早在2013年已開發,目標是用來對抗當時在西非流行的伊波拉病毒,最終沒有推出市面,現時卻意外發現對冠狀病毒有療效。

歐美大藥廠研發新藥主要看本身的市場,對於諸如登革熱、瘧疾、以至大陸有段時間很盛行的肺結核病,不太熱中去研發新藥。

現時香港出現兩頭不到岸的尷尬情況,對於大陸研發的藥有保留,歐美藥廠又不會特意去研發罕見病或市場主要在亞洲的新藥。

2015年,甲型H3N2流感肆虐,導致本港近二百人死亡期間,港府要四處乞求疫苗。當時,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已指出,由於香港缺乏藥物研發及製造,無法自行生產病毒測試劑及疫苗,以致未能及時控制疫情。

不假外求 設立疫苗基地

袁國勇指出,港大發現了近50種新病毒,但本港卻沒有藥廠可以造測試劑。他警告,這會導致本港「沒有實力照顧自己」,呼籲香港要在藥物研究開發上擁有自主性,香港及南中國應該有自己的疫苗生產基地。

五年過去了,香港的疫苗基地仍是紙上談兵,面對這波疫情仍然束手無策,李小羿覺得有必要設立基地。「今次這個疫症,應該幫香港下定決心。早前內地也發現假疫苗事件,內地民眾對香港的醫療服務有信心。不論是為了將來防疫、抑或擴大醫療市場,香港都應該推動盡快成立疫苗生產基地。」

李小羿指出,香港各間大學都有很頂尖的科研人才,毗鄰就是龐大市場,現時缺乏的是中間產業化這一環節。

現時李氏在香港、安徵合肥、廣州南沙都有研發和生產基地,在北京、上海也設立研發中心,與當地醫院合作做臨床試驗。集團已經與超過20家國際企業建立了合作關係。他坦承,香港研發藥物的環境不佳,與內地政府大量支持相比,香港可謂一片空白,港府以積極不干預為名而不作為。

作為業界人士,李小羿指出,香港要成為藥物研發中心,目前缺乏相關基建,但也不一定絕無成事機會,關鍵在於政府的取態。「美國的藥業為什麼這麼發達呢?因為在美國,藥物的前期研究大部分都得到NIH(國家衞生研究院)支持,藥企建基於NIH的研發基礎,再將其商業化。如果港府帶頭投入,其他投資者才敢跟。以疫苗廠為例,香港的土地這麼昂貴,前期很難完全靠商業化來運作。」

——原文請閱三月份《信報財經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