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基金舵手單偉建:經濟愈差 愈利投資
2020年4月27日

縱橫金融界多年,單偉建擅長危機中尋寶。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來臨,他以「雙贏方案」說服南韓政府,擊退滙豐奪得第一銀行股權,五年後轉讓渣打,回報超過三倍,一戰成名;沙士期間,他獨自北上與中國官方斡旋,成功入主深圳發展銀行,五年後轉手平保,大賺約兩百億。

作為掌控350億美元資本金的太盟投資集團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單偉建透露投資秘訣是審時度勢。他接受本刊專訪時剖析:「大部分投資者能微觀地了解企業,這只是掌握投資竅門的一小半。對我們這種買賣公司股權的基金來說,如果看不清宏觀大勢,就會身陷險境。俗語說,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一旦經濟崩潰,再硬的卵也難獨善其身。目前世界經濟如此嚴峻,更需要具備高瞻遠矚的能力。」

單偉建在內地成長,經歷文革歲月後赴美留學,於柏克萊加州大學讀經濟,博士論文導師正是前聯儲局主席耶倫;後來轉戰華爾街,先後擔任摩根大通、新橋投資等多間公司要職,在中美政經界人脈廣,深諳兩個超級大國的局勢。

QE抗藥性 並非無限

在單偉建眼中,美國可謂屋漏偏逢連夜雨。「2008年金融海嘯後,美國就一直採取量寬政策,利率低到不能再低了,聯邦政府負債已超過GDP 100%了。按道理,在經濟復甦的時候,應該提升利率、增加儲蓄、減少刺激,以便將來萬一發生危機時,有宏觀調控政策工具可用,美國卻反其道而行,火上加油。」

「任何經濟都有周期,美國享受了長達十一年史無前例的擴張後已走到盡頭了,下一階段必然是進入衰退期。」經濟恍如強弩之末,恰巧遇上疫情及石油戰的雙重打擊,兩隻「黑天鵝」一下子將美國經濟推進衰退深淵。高盛警示,美國第二季GDP預料下跌34%,失業率升至15%,有聯儲局官員更揚言會更糟。2009年金融危機,美國失業率最高也不過10%。

為了力挽狂瀾,美國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迭出,甚至使出無上限量化寬鬆(QE Infinity)的絕招。單偉建認為,雖然在經濟危機時,的確可以紓緩企業流動性短缺,但所謂「無限」實質是有限的,因最終會帶來惡性通貨膨脹。

他直言,種種救市措施對於挽救經濟只是杯水車薪。「美國一個月GDP約1.8萬億,只要閉關鎖國一兩個月,就抵消了這幾萬億的救市彈藥!只有等到疫情受控,全面復工,經濟才能重啟,在此之前任何救市方案都注定收效甚微。」

單偉建最擔心的是企業大面積破產,大量失業。「不管有多少政府政策的支持,都難避免大量的中小企破產,許多小餐館的現金流只能維持2、3個月,餐飲、酒店、旅遊、航空公司,由於長期沒有業務,無可避免會倒閉。政府只能主力幫一些僱員比較多的企業,不能每一家都救。企業為了自救,也必須減薪裁員,造成大量失業。」

相對於中國逐漸走出疫情陰霾,單偉建認為,美國起碼滯後三個月,樂觀的估計是4月底疫情達到高峰,6月受控,下半年經濟緩慢復甦。不過他警告,不要奢望經濟很快V形反彈。「如果經濟處在一個上升的周期,基本因素向好,即使受到很大的衝擊,疫情過後也會極速反彈。但問題是,美國經濟要消化長期量寬的副作用,已到這種寬鬆程度了,還能再寬嗎?在復甦的過程中,銀行不能突然釋放大量的流動性來支持企業;失業率高企,老百姓也不會突然有錢去消費;雙重壓力下,企業的經營狀況也不會突然好起來。」

只有死貓彈 難見V形彈

股市總被視為具有前瞻性的經濟晴雨表,單偉建謙稱自己不是股市專家,但認為基本面早已變化,譬如美國的經濟增長率從去年第一季度3.2%,跌至四季度的2.1%,去年下半年市場就在尋找糾正的理由,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和石油價格暴跌,觸發股市掉頭。「在牛市時,任何負面的因素都難以造成根本性的扭轉,而熊市到來時,任何負面因素都可能觸發逆轉。過去幾個星期,儘管美股出現比較強的反彈,恐怕只是Dead Cat Bounce(死貓反彈)。持續向好要等待經濟開始復甦。」

中美處於疫情不同階段,紓困措施也應對症下藥,美國當務之急是控制疫情;反觀,中國已控制疫情,全面復工後應設法提振需求和消費,從而恢復經濟。單偉建對中國比較樂觀,皆因政府口袋中的手段比較多。「過去幾年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仍堅持降槓桿,所以整體社會債務處於一個可控的狀態,財政與貨幣政策一直較謹慎,舉債能力非常高,一旦需要借外債來支持實體經濟,不會有問題。」

IMF於最新的《財政監測報告》提及,美國債務佔GDP升至131.1%,按年升22.1個百分點;歐羅區升13.3個百分點至97.4%;至於中國,僅升10.5個百分點至64.9%。

更值得一提是,中國中央政府的外債更加少,與2018年末相比,2019年中國廣義政府外債餘額增長387億美元,美國、英國、日本外債分別是中國的10倍、4倍和2倍。雖然單偉建承認,中國地方政府負債亦沉重,但與國外不同的是地方政府持有股權和地權等資產,而中央政府的外債這麼低,有很大迴旋餘地。他笑說:「中央政府的外債僅僅280億美元,還不如我們太盟管理的資本金多,中央政府的外債與GDP相比微乎其微。」

既然認為環球經濟難以快速走出泥沼,而中國的前景又比美國亮麗,那投資者是否應該作壁上觀,或者只在中國物色投資機會呢?單偉建並不同意。「經濟最低迷的時候,正是投資最好時機。我覺得中國經濟比歐美早了一季走出危機,但是對投資者來說,應該在市場最低迷的時候進入,而非市場最高漲的時候進入。回顧過往歷史,最低迷時投資回報最理想,最高漲時往往是虧損,但能夠把握何時見底非常困難。」

撰文:鄭雲風 本刊記者、鄧傳鏘 本刊總編輯

——節錄自《信報財經月刊》5月號《聰明錢抗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