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冷戰想到馬戛爾尼訪華
2020年6月8日

美國總統特朗普沒有動用一切美國聯邦政府的權力去遏制COVID-19的肆虐,而是浪費寶貴的時間和精力指責中國傳播病毒。權威專家們在大談新冷戰。但如果美國真的想要在全球領導力鬥爭中對抗中國的話,那麼特朗普的動作不可不謂愚蠢。

撰文:Ian Buruma 荷蘭歷史學家

3月以來,中國政府為世界衞生組織提供了5000萬美元,而特朗普宣稱世衞組織「唯中國馬首是瞻」,凍結了美國的撥款。

當然,中國的慷慨並非免費的午餐。世衞組織小心翼翼地拒絕承認台灣在遏制病毒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甚至不承認其為成員,害怕因此冒犯了中國大陸。而在美國政府鼓吹中國陰謀論的同時,歐盟因為中國威脅報復而軟化了對中國有意發布假消息的批評。

中國威脅起到了效果,這證明了其日益強盛的經濟實力。如果西方盟友,以及日本、南韓和東南亞國家等相關國家團結一致,這一策略想必不會這麼有效。在過去,這樣的共同戰線要依靠美國的領導。但美國現任政府的顢頇排除了這一可能。從長期看,這可能導致中國奪走領導權──兩劣相權取其輕耳。

事實上,西方國家很少有共同對華政策,箇中原因自十八世紀末以來從未改變。當時,喬治三世國王派遣馬戛爾尼(George Lord Macartney)勳爵前往中華帝國,試圖建立外交關係。這個任務失敗了,諷刺的是,英國尋求與中國進行貨物而非鴉片貿易。但乾隆皇帝說,中國不需要英國的東西。

馬戛爾尼因為拒絕向皇帝磕頭而得罪了東道主,因為英國不要求這樣的屈服姿態。荷蘭代表遵循了中國傳統,向龍椅上的皇帝磕了頭,得到了清朝的優待。這激怒了英國,指責荷蘭一貫貪婪──為了錢什麼都做得出來。但當時去中國的荷蘭人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的代表,並不是王室的使節。

不過,重點是中國自視為文明世界的中心。海外使團只能被視為朝貢者,地位不對等。馬戛爾尼自信地認為英國乃世界列強,無法接受這一點與中國打交道。而荷蘭就像是今天的歐盟,主要着眼於打開中國市場,隨時準備按中國的規則出牌。

儘管英國的實力已不復存在,但馬戛爾尼時代的強權衝突迴響仍在。近一個世紀以來,美國一直自詡無與倫比的文明榜樣,一如清朝皇帝的中國中心論。

當中國積貧積弱,任由世界列強魚肉時,美國人很容易將中國列為保護國,認為其遲早皈依民主、資本主義和基督教。另一方面,應對二十世紀初猖狂的日本帝國要困難得多。當作為1919年《凡爾賽和約》締約國的日本要求國聯成員國之間簽訂反種族歧視條款,美國(以及澳洲)斷然拒絕。

中國須推進自由民主

毛澤東時代,在中國幾乎無錢可賺。儘管如此,西方國家仍沒有就如何與中國打交道形成一致。1950年,當英國承認革命成功僅一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正在掀起全球反共攻勢的美國怒不可遏。直到20世紀七十年代,華盛頓一直承認龜縮在台灣島的蔣介石國民黨政權為中國合法政府。

如今,我們又可以在中國賺到很多錢了,我們回到了馬戛爾尼時代。中央王國的邊界與清帝國沒有什麼變化。其政府與乾隆皇帝統治下的時候相比也沒有變得更加民主。在經歷了一個世紀的戰爭、侵略、大貧困和流血之後,中國再一次崛起成為野蠻人應該效仿的文明榜樣。

中國的全球領導前景並不誘人。但美國作為另一種模式正在迅速褪色。「美國的世紀」伴隨着多場愚蠢的戰爭、意識形態僵化以及昧着良心地支持某些最惡劣的獨裁統治。但是,全球對美國領導的依附廣泛地建立在對一種政府形式的尊重的基礎上,不管這種政府形式在執行上如何漏洞百出,它始終支持人類的自由夢想,包括一部分漢語世界也是如此。

今天的中國則並不是這樣。如果中國想要領導世界,就必須拿出金錢和恐嚇之外的東西。自由仍然重要。否則中國學生為什麼要在1989年的天安門廣場上拿出十米高的民主女神像?中國要想能夠在全球範圍推動這一進程,就必須從國內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