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學漢語 笑話一籮筐
2020年11月24日

筆者曾經任教於香港大學多年,擔任教授對外漢語及推廣普通話工作。在這漫長的教學生涯中,有不少趣談笑話,特別是對外漢語學生所犯的錯,更使人覺得漢語不是容易學好的語言。

撰文:于君明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碩士

下面特別舉出幾個實例:漢語中名詞詞尾有「子」、「頭」等,前者有梳子、桌子、椅子等;後者有拳頭、石頭、碼頭等。至於何者用「子」,何者用「頭」,尋遍語法書,也沒這一項,於是對外漢語學生把這些看似容易卻難掌握的部分視為難點。下面的句子紛紛出籠:「要吃飯了,你快去拿筷子、碗子吧!」,「誰拿走了我的梳頭?」

尤有甚者,某日某君看電視,正好播放動物紀錄片,於是此君大喊「快來看哪,有好多虎子還有老獅!」原來他把「老虎」和「獅子」來個張冠李戴。

這也難為他,如此龐然大物可以用「老」,為何萬獸之王的獅子不可以用「老」字呢?如果獅可以加「子」,那麼同為貓科動物的虎後面,何以不能加「子」呢?

「釣到不少蝦仁兒」

八十年代港大語文研習所收了幾位法蘭西軍官,準備派到駐北京大使館當武官。海陸空三軍皆有,其中一空軍上校最為活潑外向,一次在造句練習中突然寫出:「我昨天去釣魚,釣到不少蝦仁兒。」大約剛學了清炒蝦仁兒,趕快露一手兒,哪兒知道大海中並沒有蝦仁兒。

不知道咱們至聖先師孔老夫子對此番邦人士如此熱中「學而實習之」的態度,是否覺得孺子可教也?此人尚有不少笑話。

眾所周知,學語言時應該只用目標語,即學漢語只接觸漢語,等而下之則借用學生母語輔助,而當時來自各國學生均有,那麼只好選擇最通用的英語,為了幫助他通過英漢對譯的口譯考試,我問道:「All my clothes are worn out.」

漢語怎麼說?他噗嗤一笑,答道:「You mean striptease?」我連忙改正,衣服舊穿破絕不等於「脫衣舞」,又如「We run out of soap.」他又道:「You fall down.」反應快,一聽到「跑」和「肥皂」,那還能不摔跤嗎?

如此這般笑話連篇,上課時娛樂性頗重,但也常常弄得涕笑皆非。筆者非但要教授漢語並且還得講解中介語即英語的來籠去脈,課程結束時,他說:「老師,我在港大學了一年漢語,英語也進步了不少,謝謝您!」難怪他回國後,加官晉爵。

當時一些日本大企業公司和銀行,為了開展在大陸的業務,也派來些高級職員學漢語。他們所遇到的困難雖有異於西方人士,但也有些棘手的問題。比如一學員說:「我的母親今年五十來歲,徐娘半老,風韻猶存。」

句子本身似無不妥,但以「徐娘半老」形容自己的母親的確不合適,因為它雖無貶義,但總含有調侃、輕挑的意思。

日語中用了不少漢字,例如「勉強」在日語和漢語有完全不同的含意:一日本學員說:「我們回家要好好地勉強努力。」怎麼學漢語那麼不情願?原來日語「勉強」是研究、學習的意思。

另一位印度外交官,每次上課在我講解語法時,總是面帶笑容搖頭不止,讓人覺得他不同意我所說的一切,上過幾次課之後,我問道:「你是否不同意我說的?」他急忙答道:「不是,我非常同意老師您說的。」那你為什麼一直搖頭呢?「噢,那是我們印度人贊成別人時的表情。」原來學語言還牽涉到它特有的身體語言。

粵語廣州話是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普通話有必然的關連,但是學習二者其中之一,並非總想到對應詞,因為兩者之間找不到對應詞。例如粵語中有些生動活潑之詞如「一腳踢」、「世界仔」、「股民」等在普通話裏找不到簡單利落的對應詞。在學習過程中總忘不了自己的母語,如同背負沉重的包袱,始終是向前邁進的絆腳石。

下面筆者將舉出一些所謂的對應詞如何誤導了學生的例子。例如粵語中「嘢」用得非常廣泛,有「買嘢」、「做嘢」、「學嘢」、「聽嘢」等,學生以為「嘢」等於普通話「東西」於是有下面這些句子:

我上街買東西。
我昨天做了很多東西。
我和你說東西。
我在聽東西。

我們不能把「嘢」譯成「東西」不能如此畫上等號了事,必須逐一講解。我們說「我做了很多事。」「我正在聽音樂(錄音、廣播、唱片)唱片。」

再比方粵語中「識唔識」學生以為是「懂不懂」的對應詞,因此有「你懂不懂游泳?」的句子出現。當我問一個問題要學生回答時,他說:「老師,我不懂。」這時我只好把問題再說一次,經過仔細解釋,希望學生能夠明白問題的意思,這才發現他完全明白問題的內容,但是不會回答。

因此「會」與「懂」僅僅一字之差,卻引起這樣的誤會。我們必須讓學生明白「凡是經過學習之後,才能掌握的知識或技巧,謂之會。」所以是「會」游泳,「會」開車,「會」彈琴。

另外粵語中「瞓」不等於普通話中「睡」,比如「佢瞓喺沙灘曬太陽。」不是「他睡在沙灘上曬太陽。」而是「他躺在沙灘上曬太陽。」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所以學習普通話不僅是學發音,因為詞𢑥和語法同樣重要,必須三管齊下才能有好成績。

例如,「先生」一詞是對有學識有修養人士的尊稱,男女皆可。它絕不只等於英文的Mister(Mr.)。例如稱錢鍾書夫人為楊絳先生,人稱呼你為先生,千萬不要少見多怪,以為別人誤會,以為自己是男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