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繫滙率制度危如累卵
2020年12月30日

撰文:辛平

今年5月香港的《國安法》通過後,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取消《香港政策法》,美國對香港的種種特殊待遇,包括默許兩地貨幣掛鈎的聯繫滙率制一筆勾銷,其後美國陸續在2019年11月27日發布《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及《保護香港法案》,2020年7月14日發布生效的《香港自治法案》。

《香港自治法》這個法案由美國國務院與財政部共同主導實施,主要內容是以金融手段對香港的個人與機構進行金融制裁,其對香港的制裁分針對個人的一級制裁和針對金融機構的二級制裁。

令人擔憂的是,儘管美國方面針對金融機構的「二級制裁」名單還沒有公布,但是對於被制裁的特區行政長官管轄下的部門(財政司、金融管理局)下屬的香港外滙基金投資管理公司,這樣一個對香港政府的外滙資金進行操控的金融機構是否被列入制裁名單呢?

外滙基金是香港特區政府最重要的金融資產,外滙基金的用途是用於支持香港的貨幣和金融穩定,履行聯繫滙率制度下的兌換保證。外滙基金的目標包括:保障資本;確保整體貨幣基礎在任何時候都有流通性極高的短期美元證券提供十足支持;確保有足夠流動資金,捍衞港元滙率,以維持貨幣及金融穩定。

龐大的外滙基金的資產擺佈是由在香港註冊的外滙基金投資管理公司運營的,這是一家由政府掌控與管理的金融機構。截至2019年底,外滙基金有42591億港元。

為了維護聯繫滙率制,香港的外滙基金必須保持充裕的頭寸,隨時干預外滙市場。於是香港外滙基金大比例投資於流動性很高的美元債券市場,以美國的中、長期國債為主,而外滙基金亦比較青睞境外股票市場,亦會有少許股權投資,還可能少量投資一些複雜的金融衍生品。

非常值得小心謹慎對待的是,假如美國的二級制裁名單裏包括了「被制裁人士領導下」的外滙基金投資管理公司,儘管沒有「凍結資產」這些極端制裁措施,外滙基金金融資產若退出美國市場將會無處安放,顯然聯繫滙率制度的美元備付基礎就將蕩然無存。

美國若制裁  仿如引爆金融核彈

換言之,美國財政部如果制裁香港的外滙基金投資管理公司,無異於引爆了一顆小型的金融核彈,香港的經濟結構,金融體系將陷入混亂,以港幣為交易清算的香港的證券市場、債券市場、期貨市場重金屬市場乃至房地產市場都將塌陷,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將消失,並且由於香港金融市場與中國大陸的市場的關聯度非常高,與中國內地股市滙市的產生連鎖反應,中國的金融安全也將受到嚴重的衝擊和考驗。

1、「聯繫滙率有高達4400多億美元的外滙儲備作為堅實後盾,相當於香港貨幣基礎兩倍多。」

香港2020年3季度的貨幣基礎僅為2703億美元。畢竟,港幣的發行是以100%的美元現鈔為儲備金的,而現鈔只是最狹義的貨幣(M0),目前香港流通中的現鈔為5846億港元,相當於749億美元。現鈔之外,加上各種存款,共同構成廣義貨幣(M3)卻為9014.3億港幣,約合11556億美元左右(2020年三季度數字),其中或有各種證券市場、債券市場、期貨市場、重金屬市場乃至房地產市場都吸納了巨量的貨幣資產,例如目前香港證交所的掛牌股票市值高達6.8萬億美元,只要其中的1/10股票市值被拋售變現,就達6800億美元,完全可以吞噬目前的4400多億美元的外滙儲備。舉例說,199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期間,香港金管局動用了1180億的港元應付股市的拋盤,而這些從香港證券市場拋出股市股票獲得港幣的空方,也可以拿此巨款來攻擊聯繫滙率制。

所以,香港雖然有超過4400多億美元的外滙儲備,但仍然不足以備付香港廣義貨幣(M3)大約11556億美元,如果有某種強大的外來衝擊使公眾對聯繫滙率制的信心動搖,從而港幣銀行存款以及從證券市場、債券市場、期貨市場重金屬市場乃至房地產市場有相當比例變現的港幣都要擠兌香港金管局手中的美元的話,香港就有可能發生信用危機、金融危機,令聯繫滙率制崩潰。

——節錄自《信報財經月刊》1月號《5大疫向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