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身體殘疾 化自卑為動力 黎嘉恩:我希望工作至生命盡頭!
2022年2月7日

四大會計師行(Big Four)上位難、工作壓力大,黎嘉恩(Derek)完全輸在起跑線上,患有先天性關節疾病,行動不便;私立學院畢業;自稱不是「聰明、靚仔」⋯⋯,但他以加倍的勤力和努力克服自卑,經過三十年奮鬥,今日已晉升至德勤中國副主席,是行內有名的「清盤王」。他將一生大部分時間寄託在工作上,獲得滿足感,面對生命的不測,願望只是「希望工作至生命的盡頭!」

撰文:張婷婷 本刊特約記者、鄧傳鏘 本刊總編輯

Derek在德勤有很多名銜,包括德勤中國副主席、德勤全球「一帶一路」倡議領導人、財務諮詢價值創造及危機服務領導人;專責香港和內地企業重組業務三十多年,是德勤清盤重組業務的「生招牌」。

名銜增加意味工作量增加,朝9晚11,半夜起床去完洗手間,也乘機覆手機、電郵,放假在家也要處理公司事務,這樣的工作強度,連正常的人也捱不住,何況身體有殘疾,他卻樂此不疲。

Derek患有罕見的脊椎骨骺發育不良症(SED)這一遺傳疾病,隨着年紀漸大,行動能力變差,甚至有一段時間要用手杖。經過多次大手術,包括更換兩邊髖關節,現時可以「自由」行動,但站立和坐下還需要別人攙扶借力。手肘關節因為長期使用手杖而受壓勞損,難以伸屈,如今吃飯要改用左手,口罩也要別人幫忙才能戴上。

在別人眼中的名成利就,黎嘉恩笑稱:「我寧願用今日的地位財富來換健康,我的願望只是,希望像一般人行動自由,周圍旅行。」

被問到職場成功經驗,「冇乜嘢叻,想得出的長處只有勤力和認真」,他坦言,一生過得不容易,作為傷殘人士自小經歷過不少歧視和不開心的日子,幸好遇到很多願意接納包容的人,一些好朋友和工作夥伴都對自己照顧有嘉。自小成為基督徒,訪問中一再感恩神的保守、看顧。

不能拿超過3磅的東西

母親是護士,當時已留意到4歲的Derek竟然追不上2歲的表妹,因而帶他求醫,當得知兒子患上罕見疾病時,曾因接受不了而悲傷痛哭。

今日Derek已接受了身體殘疾的事實,他平靜地解釋,SED很罕見,全世界只有十多廿萬宗,香港更是「五隻手指數得出」,很多患者已不在人世。小時候醫生已建議他不能拿超過3磅的東西,怕影響發育,成為侏儒。一路走來,荊棘滿途,曾因身體的殘疾而在學校受盡欺負、白眼。自小便被醫生們當白老鼠般研究,有位醫生每次覆診都會問「考第幾」,「因為我全身骨頭都有事,他想知道有沒有影響智力!」

母親很緊張兒子的學業表現,在母親督促下,小學成績優異,順利進入九龍華仁書院。也是在這個階段,SED的影響開始浮現:行得比別人慢,不能上體育課,加上十多歲還要家人幫忙拿書包返學、放學,令他成為同學眼中的怪人,慘遭欺凌。試過被同學在飯壺內摻入垃圾,吃到了砂泥還懵然不覺,曾兩度腸胃炎入院。即使態度友善的同學,也會覺得跟他一起行山、游水太麻煩,令渴望朋輩認同的他滿不是味兒。

得過且過,會考「8科肥2科」,報讀預科被多間學校拒諸門外,令他變得更自卑低落。

求神幫自己揀學科

預科不能原校升讀,惟有入讀私校新法書院,高考後決定到私立大專樹仁學院(樹仁大學前身)碰碰運氣。渾渾噩噩,去到才知樹仁有開辦會計系,完成課程可以考取會計師牌,於是便報讀這個熱門,竟然獲取錄!「我祈禱,求神告知我應該讀哪一科,結果選了會計,所以我說這是神的安排!」

樹仁風氣純樸,沒有精英學生的明爭暗鬥,Derek很享受這一段求學時光,「在華記時,有些同學讀晒書會騙人無讀,說『邊有咁早讀』,但我又真係信!」經歷谷底,他更懂得珍惜,終以優異成績畢業,另外一個收穫是在這裏遇上一位姓陳的終身摯友。

樹仁當年是私校,在職場上這一張沙紙並不被看重,1988年加入關黃陳方會計師行(1997年關黃陳方與德勤合併,成為德勤關黃陳方會計師事務所)做核數工作,由低做起。不過,他發現原來自己對數字興趣不大,這時重組部門需要人手,主管是一個很嚴格的外國人,核數部門便把Derek這個新同事借調過去。

幸好,他與外國上司投緣,獲得器重,可以做些原本由較高級職員負責的工作,例如做滙報,看到高級職員們專注聆聽自己的報告,感覺異常良好。備受認同和尊重,令他忘卻工作時的辛酸,包括行動不便、不能蹲下,要在海量的文件箱匍匐尋找所需的文件。

89年黎嘉恩跳槽德勤,為了增加被取錄機會,要求薪金那欄只填了五千元,亦不敢透露自己的健康問題,凡事「頂硬上」;入職後才發現連文員薪金都比自己高。「樹仁出來時,好渴望入Big 8(八十年代德勤屬八大會計師行之一),當年樹仁畢業入到絕無僅有!」

其他同事不願做的,他都來者不拒,別人不想早上班、晚下班,不願保管門匙,他甘之如飴;蹲不下、爬不高、搬不動,便找老友幫忙,特別是頭幾年,不時需要找樹仁的舊同學幫忙。一分耕耘一分收穫,Derek不斷獲得晉升機會,其後成為合夥人,加入管治委員會。

在親情與事業之間掙扎

「我母親成日教我,一分耕耘,一分收穫!」2003、04年開始上位,擔任財務諮詢服務全國主管合夥人,其後成為中國華南區主管合夥人。但就在這段期間,自己的腰椎出現問題,不時麻痹、疼痛,而母親也出現腦退化跡象,那一刻曾想過辭職,每天和她傾偈照顧,希望能延緩退化速率。

但想到母親百年歸老後,自己沒有事業,無兒無女,健康欠佳,日子如何過呢?需要金錢傍身亦是一個考慮,獲得公司器重正值「上緊位」黃金時期,也是他留在德勤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很享受能力被欣賞、被需要的感覺。

最終決定母親交由工人主力照顧,自己每年數次帶她四處旅遊散心。「母親近年患上老人癡呆症,她一生日夜擔心我的病情。當年我未能在她清醒時辭職照顧她,可以說是我畢生的遺憾。」

黎嘉恩解釋,「勤力」是被「自卑」逼出來的,「我唔鍾意畀人睇死,呢個係因為自卑而激發的⋯⋯所以我做好多嘢都出盡力,希望做到100%?」

「我從來不揀工作,交到我手上便做,不論多困難的工作,都盡力去做!我會這樣安慰自己,因為別人覺得你做得來才交給你啊!」自己部門人手由當初做合夥人時的廿多人,現時重組後中港兩地已有合共約600人了。

每遇到困難便會祈禱求助

除了勤力,Derek相信自己的事業有些成就,是得到神的保守,每當遇到困難便會祈禱,「祈禱很多時真的幫我解決到問題,雖然未必每一次都如願,但未能靈驗的時候,之後又會發生一些好事,比所失去的更好!」

過去十多年,他經歷過數次脊骨和關節的大手術,「我唔介意死,只是介意死得痛苦!我時不時會覺得痛,有時痛得好辛苦⋯⋯真的痛不欲生!」08年時Derek經歷「痛到想死」,試過打開窗想跳下去,最終不敢!那次他痛到連食止痛藥都沒用,之後做了第一次脊椎手術,移除壓住神經的部分腰椎。手術後情況好轉,病床連有嗎啡注射器,用作止痛之用,有個多星期他要不斷給自己注入嗎啡。

問到最擔心什麼事?他坦稱,憂慮有朝一日關節退化至不能動彈,要躺在床上等死!08年大手術後,他意識到生命隨時有不測,於是立即準備遺囑,2017年他要再做一次脊椎手術,這次是處理頸椎問題,同年又做了一次換髖關節手術和白內障手術;每次手術麻醉,他都不知能否甦醒過來!現時身體仍不時出現各種痛楚。

俗語說,除卻生死無大事,工作在黎嘉恩眼中心是頭等大事。「我做大手術,會在醫院住一個月⋯⋯同事每日都會帶文件來醫院給我簽名。」做完手術翌日,他先不處理文件,只會回覆電郵,第二天才開始簽名、看文件。他又會選擇在周五出院,周六、日在家休息,周一便返回公司,逐日加一小時至三小時,餘此類推一星期後便返足八個小時,滿一個月已開始加班。

不怕工作 怕連累別人

病痛纏身,但他不選擇退下來,因為工作是他最大寄託,「我無乜嗜好,要有啲寄託,我覺得幫得到人,呢個係一個成功感,覺得自己有生存的價值。」另外繼續賺錢亦很重要,到將來不能工作時,亦需要金錢應付龐大醫療開支。

關節問題隨着年紀增長只會愈來愈多,他估計日後可能輪到要做胸椎手術,換了兩邊髖關節後,遲些可能要換兩邊膝關節。

手術永遠伴隨風險,他不諱言有很多恐懼,怕一旦不能動彈會連累別人。「我好怕孤單,我鍾意多朋友,唔係因為你的身份地位走嚟對你好的假朋友!」

除了陳同學外,他在德勤還有一位楊姓好友,兩人更相約日後一齊退休!「我希望工作至生命盡頭才退休,過程最好慢慢發生,不要來得太快!」

再大的企業也能倒 黎嘉恩:看不到經濟曙光!

德勤中國副主席黎嘉恩入行三十多年,經手處理過的接管、重組、清盤、破產個案粗略估計逾400宗;知名度高的個案則有梅艷芳遺產和亞洲電視重組;新年伊始,1月更獲保監委任接管泰加保險的資產。

經濟差,清盤、重組業反是奇葩,黎嘉恩忙不過來。他形容,新冠疫情這一浪比起03年沙士、08年金融海嘯更嚴峻!「最慘唔知幾時有曙光!看不到前景!」他舉例說,恒大集團和佳兆業集團都出現債務問題;國內的「三條紅線」政策,亦影響一些地產公司的借貸。這些公司的規模較大,一旦倒下會引起骨牌效應。

投資者迷信「大到不能倒」,現實卻是「再大也能倒」。他警告:「有些大企業的問題還未浮出水面。」

隨着中港經濟融合度愈來愈高,很多破產企業在兩地都有業務。去年底跨境破產法律有突破性發展,2020年8月森信紙業集團(00731)間接全資附屬公司森信洋紙,在香港進入債權人自動清盤程序。去年7月香港高等法院應清盤人要求首次向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發出司法協助請求函,請求其認可森信洋紙清盤人的身份及允許其在內地行使相關權力。

最希望債務重組皆大歡喜

深圳中院去年底認可了德勤黎嘉恩和何國樑的香港清盤人身份。這個案是相關機制出台後首宗。對此黎嘉恩態度審慎,「是一個突破,但始終是新機制,尚有很多細節需要微調!」他表示,獲內地法院認可有好處,但還要看實質上如何執行。

委任會計師接管資產,是希望由獨立的專業人士處理資產、安排債務重組、尋覓買家或投資者等,以保障債權人及各持份者的利益。如果最終成功債務重組,覓得「白武士」收購、注資,讓公司恢復營運,員工飯碗得保,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

黎嘉恩被外界稱為「清盤王」,但他更想做「重組醫生」,因為經他手成功重組的個案高達六、七成。他還有一個新名堂:「受壓市場掌門人」,在驚濤駭浪時,為遇險公司尋找機遇!

最近黎嘉恩還與多位財經界人士創立專業投資者協會(PI),其中一個目的是在中港兩地推廣正確的投資知識,促進更多的投資機遇。

——節錄自2月號《信報財經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