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禪師讓世界看見正念奇蹟
2022年3月6日

請不要為我建造佛塔。請不要將我的骨灰放在一個瓶子裏,將我鎖在裏面,限制在裏面。我知道,對你們其中某些人來說,這是很困難的決定。如果你一定要為我建塔,請記得在上面立一個說明牌,寫着:我不在裏面。另外,再立一個牌寫着:我也不在外面。然後再立一個牌說明:如果我被發現在某一處,那是在你的正念呼吸與平和的步伐裏。──一行禪師

撰文:汪橋 身心靈導師

1月29日清晨,越南順化的街道寂靜,載着一行禪師靈柩的車輛,從禪師的祖庭慈孝寺徐徐駛向舉辦荼毘典禮的永恒公園。靈柩上覆蓋了金黃的菊花,護送靈柩的禪師的弟子,站立着,手臂扶按着靈柩。音樂響起,禪師的學生們,都熟悉這個旋律,這是一首由禪師的詩譜成的歌曲——《大自然之歌》:我是白雲,我是藍天,我是鳥兒展翅飛翔……。

一行禪師1926年生於越南中部,十六歲在慈孝寺剃度出家。1950年代初,作為一名年輕的比丘,他投身於越南佛教復興運動。1950年代中期越戰爆發,禪師一邊在寺廟修行,一邊協助受戰亂之厄的同胞,他後來提倡的「入世佛教」主張亦由此起。禪師在西貢大學修習科學學位,是該校首名就讀非宗教學科的比丘,到1960年獲普林斯頓大學獎學金赴美就讀及講學「比較宗教學」。及至1963年,禪師回到飽受戰火蹂躪的越南,與僧侶一起反戰、推動南北越和解。1966年5月1日,一行禪師於慈孝寺從真實禪師接受傳燈,成為臨濟法脈的第四十二代傳人。

流亡海外

幾周後,他再次前往美國和歐洲呼籲和平,結束越戰。正是在1966年的這次訪問中,他首次見到了馬丁.路德.金博士,後者於1967年提名他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然而,由於這次的奔走呼籲,南越和北越都拒絕了他返回越南的權利,他開始了長達39年的流亡生涯。

一行禪師在國外一邊反戰,一邊宣揚佛學,尤其是自創「入世佛教」概念,並將「正念」理論帶到西方,成為達賴喇嘛以外另一位廣受西方敬重的佛教僧侶。他1982年起在法國西南部波爾多的郊區創立修行道場「梅村」,並已發展成歐美最重要的禪修院,亦在香港等多個地方開設分部。一行禪師2005年終獲越共政府批准回國弘法,禪師2014年中風,右身癱瘓及不能說話,4年後如願獲准重返慈孝寺渡過餘生。

1966年5月31日於美國芝加哥,禪師與馬丁.路德.金博士就越戰舉行聯合記者招待會。	(梅村網站)
1966年5月31日於美國芝加哥,禪師與馬丁.路德.金博士就越戰舉行聯合記者招待會。 (梅村網站)

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隨着經濟和科學發展,人們趨向忙碌,愈來愈多人感到迷失。禪師說:「即使你擁有很多財富、權力和聲名,你仍會深深地受苦。如果內心沒有足夠的安詳與慈悲,你不可能幸福。」

1975年,禪師完成《正念的奇蹟:每日禪修手冊》一書的手稿。這本書原是為他在越南的社工們撰寫的手冊,指引他們在艱難的環境堅持日常修習,保護自己不至於身心透支,結果這本書迅速成為西方主要的禪修手冊。正念療法創始人卡巴金形容此書為「第一本喚醒主流讀者關注正念的書。」

這本書已成為禪修經典暢銷書,被譯為三十多種語言出版。許多1980年代參加禪師禪營的修習者包括卡巴金,把禪師的「日常正念」的教導以非宗教的「正念運動」推廣,將療癒帶到世界各地數以百萬計的人。禪師亦因而享有「正念之父」之譽。

2014年6月,一行禪師帶領僧團行禪。	(梅村網站)
2014年6月,一行禪師帶領僧團行禪。 (梅村網站)

「正念」成為了現今靈性修習的主流。有別於一般非宗教「正念運動」的修習,禪師強調佛教倫理道德準則和五戒在禪修中的重要性,沒有倫理的禪修和正念不是真正的正念。

禪師把佛教的傳統五戒演繹為普世道德規範——五項正念修習,並在白宮國際峰會上發表。199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邀請禪師與諾貝爾和平獎獲獎者一起,在他的文本基礎上幫助起草新世紀的「2000年宣言」。最終的宣言在世界範圍內徵集到了七千多萬個簽名,其中包括很多國家元首。

禪師精通古漢語、巴利語和英語,將原始佛教的《入出息念經》(Ānāpānasati Sutta)、《念住經》(Satipatthāna Sutta)翻譯為現代越南文和英文,將晦澀的經文轉變為既適用又關切的實用禪觀手冊,這兩部經是梅村主要修習的基礎。

孤獨、疏離和個人主義是當今很多人經歷的痛苦,禪師強調集體禪修的療癒和轉化力量,以及在當地建立正念團體(僧團)的重要性,以培養兄弟姐妹情誼、喜悅和團結。

禪師更創造了「interbeing」這個詞,這個詞是從佛教用語「相即」而來,形容萬事萬物與其他事物相互依存的關係。禪師教導學生以「相即之眼」觀看,看到沒有雲、森林和雨,就沒有紙;沒有女兒或兒子,就無母親或父親。「存在即相即。你無法獨自一人,必須與其他事物相即。」「相即」這個佛教傳統,深邃的教導,禪師以他的嶄新的演繹,成為他在溝通、生態學、衝突解決、政治分裂甚至個人家庭關係方面的教導核心。

作者(右三)2007年採訪一行禪師。 (作者提供)
作者(右三)2007年採訪一行禪師。 (作者提供)

筆者跟隨老師和梅村僧團修習15年來,在翻譯過程中經歷多次的心靈激盪,親聽老師教導時的醍醐灌頂,給予了我許多寶貴的人生課程,選擇以下和大家分享。

(二)活在當下

活在當下、安住當下,是老師最重要的教導之一。梅村所有修習:正念呼吸、正念步行、正念進食等等,都是為了讓我們身心一體,安住在當下。「當我們懂得善巧地把握當下,我們就能療癒過去、改變現在。活在此時此刻,不後悔過去,不擔心未來。此時此刻就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刻。」無數次聽到老師講「當下一刻,美好時刻」,因而會在埋頭寫字後,停一停,回到呼吸,看看眼前的花,看看窗外的天空,接觸當下時刻的美好。這個修習多年來帶來滋養和療癒。

——節錄自3月號《信報財經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