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充電市場爆炸增長 港產初創HALO:北上不如南下
2022年5月24日

香港仔曾偉華(Martin)曾經舉家北上,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攻城掠地,創立的電動車充電企業短短兩年間已進佔全國第四位。豈料跑得快跌得痛,離開「親生仔」時一無所有,由老闆頓變打工仔。回流香港後,他告別野蠻生長模式,穩紮穩打創立HALO,目標是將香港電動車充電技術推廣至東南亞以至歐洲。

撰文:幸瑜 本刊特約記者、鄧傳鏘 本刊總編輯

2021年全球電動車銷量按年增109%,產油國挪威更成為全球首個百分百電動車銷售的國家,反映綠色能源大勢所趨。不過,香港要推動電動車,首要解決充電問題,因為駕駛者最怕充電站大排長龍,馬路上缺電跪低。

有危就有機,曾偉華早着先機,於2017年成立 HALO Energy,矢志要以「一條龍」的方式為市場引進全新的充電和配電服務,前期集中做研發,2021年初正式加入市場。「截至3月底已有20個停車場使用我們的服務,建立了互信關係後,將來會愈來愈多,今年是加速期,預計6至7月達到收支平衡。」

位於科學園的辦公室不算大,裝潢樸實無華,其中一面牆掛滿不同品牌的充電器,目前核心員工僅10多人,「不是人多好辦事,只要員工有能力,剛剛好就夠。」他們的核心技術是配電系統,擁有三個專利。

香港創業穩紮穩打

公司以本港為根據地,主要合作夥伴是地產商、停車場和物業管理,「香港人對服務的要求很高,如果設備壞了,我們會在24小時內換上新的充電器。簡單地說,我們的充電服務既能讓更多車主充電,同時為業主帶來更大回報。」
香港油價全球數一數二,驅使人們主動更換電動車,現時全港超過2.5萬架,他相信電動車充電市場潛力無限,「本地充電站遠遠追不上電動車增長速度,香港雖然比內地落後很多,但仍較東南亞發展迅速,甚至新加坡都不及香港。」

人人講北上發展,為何會回流香港呢?「一來我是土生土長,自然有種情懷;二來香港創業的步伐不似內地般『野蠻』生長,可以穩紮穩打嘗試更多東西。」有利有弊,本港創業成本較內地一線城市如深圳高一半,回本期變相拉長了,但他認為亦有自身優勢,「我們用的充電設備是歐盟標準,與亞洲大部分地方一樣,雖然創業難度高,但能在高難度的地方成功,便可能複製到不同地方,如新加坡、泰國和馬來西亞,甚至全世界。」

曾偉華分析,全球沒有多少國家或地區會一早預計到電動車以如此快的速度發展,故此10年前的城市規劃,根本無法完全應付今日需求,衍生大量後遺症,「一些屋苑只有18個位充電口,難道一世都只允許18個車主充電嗎?第19個怎麼辦呢?我們的工作就是把可用電力最大化,把18個位分配給90個車主。」

不似其他香港初創,HALO沒有覬覦內地龐大的市場,反而是想將香港的模式複製到東南亞,或者作為中介人將內地的產品帶到海外。「東南亞普遍落後內地5至10年,我們下一步是進軍東南亞,時移世易,舊時是把產品賣去內地,未來會是中國的產品走出去,香港則要做好『超級聯繫人』的角色。」

——節錄自5月號《信報財經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