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風法則」告訴我們:在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時,要特別講究方法。一個重要的道理就是:溫暖勝於嚴寒。無論是企業管理或是施政,得人心得天下,溫度帶動力度,是不二之法。
撰文:司徒永富
法國有一個出自詩人拉.封丹(1621—1695年)的著名寓言,話說有天南風和北風正在比較誰比較厲害,它們就將一位路人作為比試目標,誰能夠首先讓這位路人脫下身上的禦寒衣物,誰就會獲得勝利。
首先,北風用刺骨的寒風吹在路人身上,路人不單止沒有脫下禦寒衣物,反而將衣物穿得更緊。接着,南風並沒有使勁地吹着路人,反而柔和地輕輕吹着,這時候路人覺得在陽光下享受柔和涼風的感覺十分好,不禁除掉他的禦寒衣物,感受一下這美好的時光。於是,南風在這比賽中獲得勝利。這便是管理學上著名的「南風法則」(South Wind Law)的起源,又叫做「溫暖法則」,它告訴我們:溫暖勝於嚴寒。
其實我早在小學時期已讀到這個故事,一直對我的成長影響甚深,但諷刺的是,其實多年來我都「曲解」了寓言的原意:我一直以為故事想要告訴我們不要安於現狀、耽於逸樂,否則我們便會輕易鬆懈至不戰而輸;相反逆風而行,只會遇強越強,熬練出生命力。所以我的思考重點一直放在北風的正面意義,這也多少反映潛意識的自己,從來都看待逆境是「預咗的」、必然的和有意義的。近年,各大企業面對人才荒,留人、搶人變成重要議題,我又再認真思考,究竟什麼因素讓員工願意投身一間公司?是薪酬?福利?職位?品牌聲譽?還是行業前景?
應徵者考慮是否加入一間公司時,必定會考慮到上述這些因素。但若是已在企業一段時間,多了工作經驗和人際感受,屆時選擇留低還是離開,考慮的因素可以是截然不同的。有一個調查發現,員工選擇離職的五大因素,依次是:不被信任、不被尊重、辦公室政治、人際關係、薪酬待遇,前面四項都是和人有關,而金錢卻排在第五位。人的因素是重中之重。換句話說,企業要留人才,要把人看成人,不是生產機器;人有情感、有成長需要,並非賺錢工具,放在管理學上,便是「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
企業歸根究柢是由人組成,機器、設備、科技都是為人効勞的,所以企業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中都是由人在主導和互動。「南風法則」告訴我們:在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時,要特別講究方法。一個重要的道理就是:溫暖勝於嚴寒。建基於南風法則的「人本管理」(Put People First)企業文化,是現代智慧型及知識型社會必須追求的。管理者必須尊重和關心下屬,多點人情味,從而使下屬丟掉包袱,激發他們的積極性:通過激勵、培訓、領導等管理手段,充分發揮人的潛能,創造出和諧、寬容、公道、尊重的文化氛圍,使大多數人從內心中感受到被尊重、重視,從而建立正向團隊,投入組織和個人發展。
現代管理學之父德魯克的管理哲學正正就用了「南風法則」的理念。他一生積極倡導「以人為本」,他的三句說話擲地有聲,第一句是「僱用整個人,而不是一雙手。」德魯克作了個很有趣的比喻:「如果你把員工看作是一個自動售貨機,我們投幾個幣,它就吐出來一個東西,這種對員工的理解是非常糟糕的。」員工是要被尊重的,因為他們是人,不是一台經濟機器。
第二句是「讓工作有成效,讓員工有成就。」德魯克認為,脫離工作本身去談激勵沒有任何意義。作為一個組織,對員工的責任不是讓他滿意,而是讓他有挑戰、成長和成就。換句話說,就是要用對待「成年人」的方式對待員工,而不是掏出一塊糖哄着他,讓他感覺高興和舒服。第三句是「充分發揮人的長處,而不是改造人。」用人之長而不是老是瞪着員工的弱點,管理者的天職就是把對的人放在對的崗位上,幫助他發揮最大的貢獻,這也是德魯克形容的「美好社會」:一個美好的組織,應該有兩個重要的特徵,就是充分發揮人的長處和讓員工有成就。
——節錄自1月號《信報財經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