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學者探討星球健康
2023年2月14日

近年全球各地均呈現極端天氣,香港大學早前舉辦「星球健康學術研討會」,滙聚內地和香港學者和專家,從多個領域及角度,由土壤健康、大氣污染、水微生物環境、黃土高原生態屏障、森林生態、空氣含氧量及生物多樣性的減少,以及由古至今的海岸帶演變、季候風乾旱對現代生活帶來的啟示,深入分析地球環境變化和人類應對之策。

撰文:本刊編輯部

近年全球各地均呈現極端天氣,香港大學早前舉辦「星球健康學術研討會」,滙聚內地和香港學者和專家,從多個領域及角度,由土壤健康、大氣污染、水微生物環境、黃土高原生態屏障、森林生態、空氣含氧量及生物多樣性的減少,以及由古至今的海岸帶演變、季候風乾旱對現代生活帶來的啟示,深入分析地球環境變化和人類應對之策。

香港大學地理系副教授李金豹則以亞洲季候風的強弱研究為例指出,季候風的強弱與經濟及歷史進程有莫大關連。北宋初年季候風強,雨水充裕,農作物收成好,人口增加;唐、元、明末年,季候風較弱、經濟及社會動盪增多。過去千年,季候風減弱導致的乾旱發生頻繁,如1876-1878年在印度及中國發生的大旱,造成數以百萬計的人命傷亡。亞洲季候風的強弱及降雨量,會受海陸溫差、厄爾尼諾現象等因素影響而出現變化。例如當海陸溫差大,季候風會增強;反之則減弱。

近年全球暖化導致亞洲夏季季候風減弱,當中原因與亞洲空氣的懸浮粒子增加及印度洋水溫急速上升有關。了解季候風的模式,有助社會對未來季候風乾旱事件作出及時應對。

——節錄自2月號《信報財經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