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瑪竇繪第一張世界地圖嗎
2023年2月22日

讀中學的時候,課本說教士利瑪竇在明末來華,帶來1602年繪製的「坤輿萬國全圖」,中國人才知道世界之大,令國人耳目一新。中國人以天為乾,地為坤。輿,有疆域之意。「坤輿萬國全圖」,簡單地說即世界地圖。

撰文:楊興安

利瑪竇為國人帶來世界觀

當時我們都認為利瑪竇的「坤輿萬國全圖」是可見的第一張世界地圖。但過了許多年,經後人考據,卻並非這一回事。因為一般中國人可能沒有這樣的觀念,但古代中國社會上不少知識分子,早已知道傳統認知的中國疆域以外,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坤輿萬國全圖」由利瑪竇與明朝李之藻合作刊刻。在今人考據下,之前西方早有芻型的世界地圖。筆者讀初中時,已有說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前,已擁有相關地圖。現在看來,極可能確有其事。哥倫布若手中無探險地圖,探險新大陸前景虛幻不明,當時茫茫大海,風高浪急,人命攸關,縱使哥倫布憑自信冒險,但西班牙女皇豈能全無憑據下、給他艦隻水手亡命探索幽微?若出哥倫布能示地圖,真真假假,均加重女皇信心,可以促成此行。

西方早有世界地圖

比利瑪竇帶來的世界地圖較早出現的西方地圖,已知有1581年西班牙地圖學家查沃思收錄地圖,圖中已出現南極洲部分輪廓。1593年西方亦有南半球地圖,出現南極洲輪廓。事實上19世紀近代航海家才扺達南極洲,20世紀中期才繪出南極洲陸地輪廓。上述地圖所見,使人疑惑多年。

利瑪竇繪製「坤輿萬國全圖」,認為是參考源於歐洲世界地圖。但沒有人留意到,利瑪竇可能參考來華前古代中國人所繪製,包括美洲資料的地圖呢?

西方古地圖參照中國古地圖

明朝永樂十六年(1418)之《天下諸番識貢圖》,已繪出地球上所有大陸和海域,包括南極、北極和格陵蘭。在美洲和澳洲大陸上,都有紅墨圈注的注釋。《天下諸番識貢圖》摹本中有一些地域島嶼和當地風俗的注釋,超出18世紀歐洲人知識範圍(見劉鋼著《古地圖密碼》第2章)。中國古人對美洲的認識,比利瑪竇帶來的地圖更早。

1929年發現一批在土耳其伊斯坦堡宮中的「雷斯地圖」,完整的地圖包括地中海,印度洋和遠東地區。其他地圖包括美洲新大陸,亦有繪出赤道以南及南美東部的海岸線。西方哥倫布1492年首先發現美洲,但隨後的四次航行都沒有深入南半球。地圖能繪出西方尚未發現的美洲,此情況已引起學者不解,嘖嘖稱奇。

元代人描繪出今日世界

我國學者,多忽略元朝歷史及文化。原因之一是元朝國祚太短;其次以異族入主中華而輕視。但元代特色非漢人天下可比:一是國家版圖之大,恆古未有。其次是蒙古人接觸世上諸色民族及文化之龐雜,人文薈萃,互為溝通影響,亦為歷代所無。蒙古人領土廣大民族眾多,各種人才博雜。元朝人廣闊的世界觀,其學術表現實不容忽視。

宋室武力疲弱,要向異族納貢求安。但海上交通暢旺,重視海上貿易,經濟發達,遠遠超過以前幾個朝代。元朝時海運更發達,幾乎遍及全地球。蒙古兵不只在陸上人強馬壯,1207年,蒙古軍組建了由八千艘戰艦,十二萬人組成的海軍。在攻打南宋時,水師起了決定性作用。滅宋時先沿長江克漢口、破南京、佔臨安。再在崖山徹底消滅南宋。

元朝蒙古人稱霸世界,雖然遠征日本失敗,但在海上貿易承前朝已卓有成績。元朝實行開放政策,數代皇帝均有派出使節出洋探訪。元朝人航海能力受到忽略,遠超國人想象。元代航海家汪大淵在《島夷志略》序有言:「中國之外,四海維之。海外夷國以萬計,唯北海以風惡不可入,東西南數千萬里,皆以梯航以達其道路,……則相率而效朝貢互市,無不可通之理焉。」意下是除白令海以北海域,元朝人足跡已遍及地球。可說為明朝鄭和大航行打下基礎。

鄭和早具今日世界地圖

鄭和(1371-1435) 永樂三年奉明成祖命通使西洋,隨員二萬七千多人,大小船隻二百餘艘。其中艨艟巨艦船長四十四丈,一艦可容千人。鄭和率艦航行西洋,前後相距廿二年,在第七次回國途中病逝。

明成祖朱棣曾下令廣集地圖、星象圖、航海圖為鄭和出洋作準備。鄭和出海前事事準備周詳。有航海圖誌,完備星圖,徵得阿拉伯航海家協助。啟航前培訓不少各地各國語言人才,以便在海外翻譯溝通。出海時攜同各類文士,畫師,科學家同行,當然亦帶備驍勇明軍。鄭和航行四海真正目的不在本文探討之列,但其一是宣揚明朝國威。鄭和同時帶備觀星圖,和回航北京的地圖餽贈各地國王及大臣,以便外國使臣或國王可按圖扺達北京,向永樂帝朝拜。世界地圖之完備,可以想像。

今人研究其行程,有認為鄭和艦隊事實上已迴航整個地球。遠到南北美洲、非洲、甚而南極,艦隊已備完整之今日世界地圖。鄭和偉大航程,偉大地理發現,何以歷史上欠缺更詳盡報導呢?原來鄭和去世後,隨行艦上史官寫下詳細航海日誌,原存於皇宮,後來被兵部郎中劉大夏下令全部焚毀,後人無可查閱。明朝隨即頒下「海禁令」,嚴懲國民私下出海,違者斬。箇中原因,可以另章探討。

許多人相信,西方古地圖何以繪出歐洲人未到之地,如「雷斯地圖」等,均間接輾轉得自鄭和航海圖。筆者亦深信其事。

中國古代地理觀念

中國人對地域觀念,最早春秋時期,陰陽家騶衍提出世界有大小九州之說,以中國只佔大地九九八十一份之一,當時許多人認為是騶衍漫天之談。漢代時張衡以渾天說辯勝蓋天說,說宇宙如一雞卵,地球如蛋黃,懸在蛋白中。可知古人對蒼茫大地,並非空白無知。

中國地圖學始於魏晉,以北為上方,此慣性來自遠古。《禹貢》是最古地理書,在描述九州時,按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各州均自北向南排列。後人測量製圖,通過北極星確定地圖方位,故繪製地圖時必以北在上方。

西方除了承認中國火藥、指南針,造紙術和印刷術外,中國測量方位羅盤及地圖學,在唐朝及元朝,是傳播世界的高峰。唐朝一行僧受唐太宗之命量度世界的大小,當時人以為只在國內,但在近人衛聚賢的考據,從遺下星象紀錄,已知步履遠至今日的澳洲。

中國北方古時屬遼國地方,發現張匡正墓地,墓誌銘紀元表示建於1093年。墓室牆頂展現木製世界地圖,雖然發現時有剝落,但仍可辨認出亞洲、歐洲、非洲、南非美洲,澳洲和主要海域輪廓。亞洲居地圖中部,中國處地圖中央。表示1093年之前,中國人曾經對地球表面測繪過。

我國「大明混一圖」成圖於1389年,以大明版圖為中心,東起日本,西達地中海、非洲西岸。南爪哇,北至貝加爾湖。和「張匡正世界地圖」輪廓非常相似。

坤輿萬國全圖原稿之疑惑

「坤輿萬國全圖」在十六世紀末的出現,引起明末文人大為吃驚。因當時一般文人對中國傳統天文學,地理學,數學的成就知之甚少。但亦有例外,如著名的天文學家、數學家徐光啟便是其中矯矯者。利瑪竇到北京結交到徐光啟,成為好友,東西兩位學者作深切學術交流,順理成章。

利瑪竇1610年3月去世。發現哈得遜灣的哈得遜1610年7月才率隊駛入哈得遜灣。「坤輿萬國全圖」注文,稱哈得遜灣為「哥泥自斯湖」。顯然,世界上存在哈得遜灣的訊息不可能來自歐洲地圖,而來自中國古地圖更有可能。此外,「坤輿萬國全圖」中有許多來自中國的地理名稱。

近代學者研究,利瑪竇的「坤輿萬國全圖」中載著一千一百一十多中文地名,其中有三百六十多個中文地名未曾在歐洲地理史料出現過。證明利瑪竇製圖時,一定參考過中文地圖和地理著作(見《古代地圖密碼》第13章)。從種種跡象看來,「坤輿萬國全圖」參考中國古代地圖更多,亦表明古人對現存世界並非一片空白。

結 論

若歐洲只有古希臘時代的科技水平,十六世紀的歐洲不可能出現科技上突飛猛進。加上中國、印度和阿拉伯伊斯蘭文化的古科學知識,殆無疑問。歐洲十五世紀在天文、航海、地理方面得到迅速的發展,造成世界地理大發現,其中古代中國人研究的心血,一定滲入其中。鄭和出洋遠航和促成世界地圖的出現,對今日的世界影響深遠。

現今世界地圖北方在上,中國位在地圖正中,北京城市經度是開始的零度,一切以中國為尊,難這全出於巧合嗎?

註:
1 本文部分資料參考劉鋼著《古地圖密碼》。筆者對劉鋼先生著述之考據及推論,其認真及毅力至為敬佩。讀者如對此題材感興趣,竭誠推薦《古地圖密碼》,台灣聯經出版。
2 學者李兆良先生通過研究其他史料,認為《坤輿萬國全圖》並非利瑪竇所繪,而是由中國人所畫。足資參閱。 

附:《古地圖密碼》封面及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