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金融帝國漸見雛形
2023年6月11日

去年秋季已聞樓梯響的蘋果存款戶口4月終於出爐細節,同樣跟已在信用卡業務有合作的高盛聯手,先向美國的所有Apple Card用戶提供,焦點是4.15厘「超高」活期存款利率,較當地銀行平均息率只有0.3至0.4厘高出超過10倍,而且毋須審批,免手續費,兼可隨時提存資金。根據媒體報道,開始接受存款首4天,蘋果存款服務已經吸金9.9億美元,來自24萬個賬戶,大家不禁要問:傳統銀行業還能生存嗎?會被蘋果以至亞馬遜等同樣有意拓展金融業務的科技巨擘打垮嗎?

撰文:杜思平

蘋果發展金融業的「前傳」要數到2008年推出App Store,隨着蘋果在前一年開始發售智能手機iPhone,因此需要一個專為自家流動裝置作業系統iOS而設的平台,讓iPhone用戶下載各款程式,包括需要向第三方發展商付款的程式。初時App Store只是輔助iPhone的附設品,但現在這裏有大概180萬個程式,蘋果去年向在App Store放售程式的開發商支付600億美元,這已跟亞馬遜、阿里巴巴等電商平台沒有分別,都是網上進行買賣交易的平台,涉及網上支付,營運這個平台的蘋果自然需要發展支付技術。

到2010年代,蘋果陸續推出金融服務,當中里程碑是2014年開始的支付服務Apple Pay,可視之為蘋果金融業務的正式起點。隨後再有其他金融產品,過去4年尤其密集推出新服務,包括跟高盛合作推出實體信用卡Apple Card,以及進軍近年新興的「先買後付」(BuyNow,PayLater,BNPL)市場。

蘋果的金融帝國漸見雛形,但蘋果仍然採取慢功出細貨的態度,不急於求成,這些產品仍未是蘋果的主要收入來源。著名科技股分析師Gene Munster以冰川來形容蘋果,推展銀行產品的速度緩慢,但力量巨大,推測要再過大概10年,當過了臨界點時,蘋果在銀行業的力量便十分巨大。

Apple Pay推出後兩年只有約10%的iPhone啟動了這項功能,去年已升至75%。這不代表Apple Pay的應用已十分活躍,根據專門報道金融科技消息的PYMNTS統計,去年第二季,Apple Pay佔了美國流動錢包市場的48%,但在全美店內消費支付只佔3.1%的交易額。各項金融科技新技術的應用未算普及,其中在美國,信用卡依然雄霸市場,所以蘋果的金融產品即使快速增長,但仍未有大突破。〔見圖〕

雖然如此,但蘋果的準備功夫可為他們奠下良好基礎。除了支付,蘋果還在悄悄研發多項新技術,應付銀行業程序,例如資金轉賬、防止金融欺詐、貸款申請者還款能力的審批、金融產品客戶服務等。除了有面向消費者的產品,例如先買後付,蘋果也在建立整個銀行科技架構,例如去年推出面向商戶的Apple Tap to Pay,把iPhone變成POS收款裝置,為提升消費者體驗鋪路。這些金融科技可在多項產品之間互通,只要市場大規模採用銀行新技術的大勢一到,蘋果各類金融服務便可以起飛。

踏入二十一世紀,蘋果由本業電腦不斷延伸至其他業務,先後整死索尼的Walkman,以及手機界的摩托羅拉、諾基亞和Black Berry,蘋果這種「踩過界」的能力同樣適用於金融業,蘋果具備四大優勢在銀行界大展拳腳。

——節錄自6月信報財經月刊《數碼人幣調控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