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能否回到一個比較平衡的狀態,還是朝着全球經濟衰退的大方向走下去。歷史不斷重演,只是時間、地點和人物不同。現時全球經濟受到衰退的威脅,更疊加了地緣政治風險,情況非常複雜,也不是一般政治及經濟分析能拆解的。
撰文:陸庭龍
7月5日,美國聯儲局公布6月議息會議紀錄,顯示全體成員同意下半年需要繼續加息以壓制通脹,未來六個月內加息兩次是合理的預期。7月10日中國公布最新6月份的消費物價指數CPI,按年增長為零,按月增幅為0.2%;生產物價指數PPI則按年大跌5.4%,為2015年以來最大降幅。7月12日,美國發布6月份CPI數值,按年增加3%,是兩年以來最低增幅。核心通脹率則由5月時5.3%回落至4.8%。雖然美國通脹回落的速度和幅度較市場預期理想,但利率期貨市場反映7月美國聯儲局議息會議,屆時加息0.25%的機會高達90%。
美國通脹 中國通縮
美國和中國面對的經濟情況截然不同,美國全力對抗通脹,中國則陷入通縮,一邊是火,一邊是冰。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中國則位居第二,它們的不同經濟處境說明了什麼?中國有一句成語是「瞎子摸象」,意思是掌握不了全面和具體的情況。現時新聞媒體報道最多的標題是歐美的通脹,何時見頂?中央銀行的加息周期何時終止?還有便是衰退何時降臨?美國聯儲局什麼時候掉頭減息。這些關於通脹和衰退的經濟報道是最常見的頭條,卻鮮有分析報告以滯脹stagflation來形容目前全球經濟的處境。
基金經理清倉中概股
全球經濟進入「去全球化」(deglobalization)的過程中,由於地緣政治和意識形態的分歧,全球貿易也醞釀「去中國化」,將中國的政治及經濟從全球主流系統中切割出來。大家習以為常在美國全力對抗通脹之際,中國要面對的卻是通縮。因此,內地A股和香港恒生指數在上半年大幅落後於歐美股市,便看似是理所當然。無可否認,中國第二季度的經濟數據全面轉差,股市反映了市場對中國經濟前景的擔憂。當中也有部分原因是大型基金經理在投資亞洲市場時,採取了「Asia ex-China」的概念。在投資組合內大幅減少甚至清倉中概股,我們只要細心觀察恒生指數在上半年的每天成交總額走勢,答案呼之欲出。
股市反映了扭曲的全球經濟面貌,其實它不是通脹,也不是通縮這麼簡單,實際的狀況是滯脹,只是每個國家和地區的反應有所不同。圖一是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數據,顯示2015至2023上半年全球的貿易總額,整體趨勢沒有受到所謂「去全球化」或「去中國化」的影響。相反,除了2020上半年COVID-19疫情爆發外,其餘時間都呈現向上增長的勢頭。
6月中國社會融資增幅巨大
美國的高通脹率受到聯儲局自2022年3月以來不斷加息的壓制,已拉近與其長期通脹目標2%的距離。美國長達16個月的加息周期已進入倒數階段,中國人民銀行則採取超寬鬆的貨幣政策和不斷降準減息,會否美國走出通脹而中國走出通縮呢?6月份中國社會融資達到4.22萬億元人民幣,對比5月份的1.56萬億元人民幣,增幅巨大。上半年社會融資總額累計為21.55萬億元人民幣,按年增多4754億元人民幣,企業和個人借貸已扭轉了長期一直以來下跌的趨勢。
——節錄自8月信報財經月刊《偽豪宅爆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