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語】
近日繼程法師以「會心不遠」為題,在饒宗頤文化館(饒館)展出他的書畫作品。饒館的簡介指,展覽中所有作品都沒有命題,是希望給予大眾更大的想像空間,讓每一位觀者自己去感受作品對一己的獨特意義。
《藝術當下》編輯部邀請了三位不同世代、不同背景的作者書寫觀後感悟。三位作者在不同時段觀展,三篇文章談及的作品有一些是相同的,視點卻又不盡相同,各有體會。
文章原載於《藝術當下》https://www.artisticmoments.net/
=================================
參.觀
作者、攝影:雅璇
近來對佛教文化上了心,看佛像、遊古寺、讀佛書、研究竟。唯佛海無涯,包羅萬有,佛教文化與歷史、地理、宗教、哲學、藝術、文學,甚至政治都沾上了邊,與佛學相關的經典論著更有三藏[1]之數,怎樣能看得完,如何能參得透 ?
佛教自印度傳至中土, 逐漸形成不同宗派 ,發展下來,當以淨土宗和禪宗為最盛,耳濡目染之下,少不免對這兩宗派特別感興趣,尤其是禪宗,唯是一直未有時間多些了解,趁觀展的機緣,我連忙翻看有關書籍。雖說禪宗是教外別傳,不立文字,但有關禪宗和參禪法門的著述仍是洋洋灑灑的,略為拜讀一下,滿眼是「公案」、「話頭」[2]和持禪正念的方法, 看似明白,卻又不明白。
就這樣子,我似懂非懂的走進了展館。展覽介紹,繼程法師習禪、喜茶、善書畫,幾種元素交合混雜成為了展館中一幅一幅的作品。法師收藏茶壺,喜以茶壺入畫,作品大多於簡樸線條中透現蒼勁筆力,看著林林總總的壺型,我忽爾看見了眾生,高矮肥瘦、圓的、方的、手長的、腳短的、腹有詩書的、滿身稜角的,都在這裏,排列整齊,是和我一樣在問道參禪,找那會心之所嗎?
其中一把粗線白描茶壺,我看著特別覺得有趣,一個外形平常不過的茶壺,可泡中茶,又可泡西茶,壺身有四行文字,並繪有一輪明月,一樹青綠,樹下坐有一僧,身旁有一壺一盞。我不禁在想,這畫中之壺是否也繪有一輪明月,一樹青綠,一位僧人,身旁又有一把茶壺,茶壺上,又有一輪明月,一樹青綠,一位僧人,一把茶壺……,突然間佛經上的三千大千世界就在眼前,三千之外還有三千,無窮無盡,無始無終,循環往復,我站在那裏,但覺比微塵更微小。眼前是一幅「壺圖」,腦中卻有點「糊塗」,這樹下僧人,究是在壺外,或是壺內?我這觀畫人,又是在壺外,還是壺內?想著想著,似是個悶葫蘆,轉念之間,冰輪拂照,壺外壺內不就是一念之間嗎?世間萬物萬事,幻變不定,福兮禍兮,喜兮悲兮,都只是存乎一心。至此,深深感受到藝術的力量!任我近日力翻有關禪宗的文章也不及此刻通明,有說襌宗乃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法門,對這說法,開始有些領悟。
我往回走再次經過展館入口附近的一幅心經書法,但見偌大的一個「觀」字置於畫紙中央,忽覺墨水躍然於文字之外,似字非字,在濃淡之間化成了萬千宇宙。置於其旁的另一幅心經,書了大大的一個「如」字,霎眼間字中浮現一扇心窗,觀照內心正是通往真如之路啊!
一番因緣之下,似乎又對襌宗了解多些,雖只及皮毛,日積跬步,但覺路上明月清風,雖然只是浮光流影,續續前行便是了。
(後記:曾於法鼓山香港道場構寫此文部份內容,收筆離開時回頭一看,繼程法師的畫作就在身後,真機緣也。)
=================================
會心不遠:繼程法師禪意水墨展賞析
作者、攝影:言相
圓相與禪者
一個完滿的圓相與一位小小的禪者相對而坐。濃淡有致的水墨勾勒出圓相的韻律感,極簡的線條描繪禪者的坐姿。「心淨國土淨」的題字,與畫面相互輝映。修行者通過冥想達至與宇宙合一的境界,展現空、靜的精神境界,提醒我們心靈的清淨能帶來環境的清淨。
山巒與扁舟
從遙遠的視角俯瞰,越過巍峨的山巒,有一葉輕舟承載著禪者漂浮。孤舟蕭然。筆觸粗獷,呈現高山仰止的壯闊,山之雄偉,與人之小形成對比。
山澗品茗
在幽深的山澗中,一葉扁舟載著禪者與茶具,遺世獨立,同時也充滿日常的氣息,構成了「一壺茶、一輕舟」的閒適意境。濃淡墨色營造山壁的層次,留白處理展現水氣瀰漫的空靈。禪者自得其樂,與自然和諧共處。
平心若水
一條水平線,安詳躺臥的禪者,構成了極致簡約的畫面。「心平大地平」的題字,直指修行的核心。單一而有力的筆觸,創造出絕佳的平衡感,彷彿暗示著內心的平靜,能讓人感知世界的和諧。「平常心」,放下執著,自得自在境界。
寧靜致遠
一條橫貫畫面的線條,一個行走的小小禪者,構成了充滿動感的畫面。「寧靜可致遠」的題字與畫面相得益彰。唯有保持內心的寧靜,才能在修行之路上走得更遠。行亦禪,坐亦禪,一步一腳印。
繼程法師的這些作品,以極簡的筆觸傳達出豐富的禪意,每一幅都是對禪智慧的深刻詮釋。透過這些作品,我們彷彿能看到一個個生動的禪修場景,感受到禪者與自然融為一體的超然境界。在這個喧囂的時代,這些畫作無聲地提醒我們:心靈的寧靜與覺醒,往往就在眼前這一刻。
會心不必在遠、也不必在多。會心真罕儔,知心者少,且笑且珍惜。
=================================
會心何處?不遠……
作者、攝影:Ringo Tang(鄧鉅榮)
會心者了悟,明心見性,直指人心。
濁世閑僧喫茶去,揮墨抒懷,繼程法師提醒我們,生活本來就是修行。行、住、坐、卧、品茶、書畫、一呼一吸、無不修行,就在當前、當下、本在心中深處,無形無相,常恆保持內心清淨,細味生活日常。
法師喜歡請大家一起喫茶,用心品嚐一口茶,原來茶香茶味如是,沒有人喝的茶只是一片樹葉。
紫砂壺具各具不同表象形相,泥質粗幼各異,「曼生十八式」〔清代篆刻家陳曼生設計的十八款紫紗壺〕,妙用無窮。造壺的泥土來自土地,人手搓製,高溫窯火燒成;茶葉從種子一落,土地陽光雨露空氣時間醞釀成就,地水風火。爐火中滾滾清徹的泉水,注入壺內浸泡茶葉,冒氣騰騰,陣陣茶香,柳綠花紅,茶色琥珀金黃,淺嘗一口甘之如飴,用心感受天地,日精月華。
如是者「諸法如是」,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
茶壺是繼程法師的正念心靈法語之載體,法師喜歡把心靈法語銘刻壺上,正如他無間地書法心經,每次都以不同的型態佈局,躍然紙上,漫不經心,信手拈來,大中見小,小中見大。有時,他又以粗獷而不失流麗的筆觸以壺入畫,處處禪機法語,潤澤心靈,正見、正思、正語、正業,正命、正勤、正念、正定等八正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條簡單的橫線,一個圓形,就是平靜的國土,天圓地方,用心感悟,心平大地平,心淨國土淨。
即使在繁忙的生活中,勿忘持續地實踐修行,如呼如吸,讓心靈得到滋養。重要的是,保持靈活開放,讓修行自然融入生活中。
會心何處無需問,不遠,自在心中。
繼程法師簡介
繼程法師生於馬來西亞,1978 年依止竺摩上人出家,同年赴臺灣松山寺依印順導師受具足戒,並於佛光山佛教研究院研究部研讀佛法,親近星雲法師。1980 年起依聖嚴法師修習禪法。1985年,獲聖嚴法師依禪宗傳統傳授禪門法脈,成為聖嚴師父首位禪宗法脈傳承弟子──臨濟宗第58 代傳人、虛雲老和尚門下第4代弟子。現任馬來西亞佛學院院長、普照寺住持。
繼程法師走筆四十載,藉由書畫內修外弘,以禪入畫,以畫話禪,筆墨酣暢多變,質樸率真,渾然自成一家。(摘自饒館宣傳文字)
展覽日期:2024年10月9日至11月17日
展覽時間:上午十時至下午六時
展覽地點:饒宗頤文化館 中區F座展覽廳
=================================
[1] 佛教經典,主要有經、律、論三藏。根據中國最後一次官刻漢文大藏經《清敕修大藏經》 所收錄,經、律、論連同其他相關雜書共有千多部,七千多卷,近七千萬字。
[2] 禪宗術語,「公案」乃宗門歷史的故事,參「話頭」則是禪修方法,以一句話開始,深追參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