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幣當道,雞犬升天!
比特幣價格於截稿時,重回10967美元位置。虛擬貨幣價格狂升暴跌,「龍頭」比特幣於去年底曾經升穿2萬美元,不足1個月前,卻跌穿7000美元,如今再漸漸收復失地。
據CoinMarketCap數據,比特幣於去年初僅957美元,單單2017年漲幅已達1277%,更莫說面世至今。但暴漲的遠不止比特幣!以太幣、瑞波幣及萊特幣更驚人,都是以幾何級數倍升,而現在談論的,僅僅是市值前十種的虛擬貨幣。
撰文:本刊編輯部
1400種幣瘋狂吸金
坊間愈來愈多靠虛擬貨幣致富的「勵志故事」,但很多人都警告虛擬貨幣隨時會一文不值。剛剛過去的2月,高盛便發表報告指出,虛擬貨幣缺乏內在價值,大多數在未來終將無法繼續存在,價格最終會跌到零。
這意見基本上與「以太幣之父」一致。以太幣共同創辦人Vitalik Buterin早前就在Twitter出帖,表示「虛擬貨幣仍是一種新且具有極強波動性的資產種類」,並指出如果想找一個地方存放存款,傳統資產仍舊是最安全的選項。
然而,群眾投入這輪狂潮顯然並非追求安穩。香港證監會中介機構部執行董事梁鳳儀透露,目前全球已發行虛擬貨幣約1400種,單單去年即發行逾200種,《紐約時報》更索性將ICO形容為「最簡單的通往財富之路」。
記者翻查虛擬貨幣統計網站CoinSchedule,資料顯示2017年全球ICO集資額高達38億美元(約297億港元)﹝圖一﹞,項目涉及領域更多達30種,包括基建、金融、醫療,甚至法律、房地產及人工智能都有﹝圖二﹞。
無王管IPO 無牌更自由
有圈內人形容,參與ICO者就似要在「15年前買騰訊」。在比特幣及以太幣的強大「光環」下,不少散戶毅然進場只為「博中」2.0。
ICO全稱為「首次代幣發行」(Initial Coin Offering),跟IPO(首次公開募股)名稱相似,但卻比後者「更自由」!
無需要排隊、無需要審批、無論你是誰、身處任何地方,在浩瀚的網絡世界,只要複製一串代表「錢包地址」的代碼,將一定數量的「原幣」(通常是比特幣及以太幣)或現金,發給ICO項目發起人,你便可參與ICO。
步驟確實有點似「認購新股」,但對ICO發起人來說,另一種「自由」就體現在不用割讓股權、不用經歷傳統風投繁瑣而漫長的融資過程,更快速融得大筆資金。
在ICO的世界,投資者不叫投資者,稱為「代幣購買者」(Token Buyer),若然他們「認購」成功,就會持有相應數量的「代幣」——即一種新的虛擬貨幣。
ICO最早可追溯至2013年,有個項目叫Mastercoin,號稱會拓展比特幣功能,終募得5000個比特幣。這項目現時仍存在,易名為Omni,每枚值41美元。
Mastercoin已顯得微不足道,要數史上最成功的ICO莫過於虛擬貨幣「第二把交椅」的以太幣。2014年7月,公共區塊鏈平台以太坊(Ethereum)推出ICO,產生以太幣。白皮書寫道:它是下一代智能合約和去中心化應用平台。以太坊面世後,「幣圈」從此多事!
90%失敗 政府圍剿怪圈
ICO井噴皆因十居八九代幣都是基於以太幣開發。全球虛擬貨幣,2013年不過80餘款,發展至今翻近20倍,而且已經出現很多「怪幣」,良莠不齊﹝表一﹞,甚至有人用以太幣算法,生成不同外表及性格的虛擬貓,每隻最高索價85萬港元,竟然都可以於2星期內賣出7萬隻。
ICO發布白皮書形式似IPO招股書,但前者多如繁星,而且質素參差,很多時不過是「項目計劃書」,甚至沒加以闡述如何實現技術,更遑論招股書所需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所以連比特幣基金會執行董事Llew Claasen都看淡虛擬貨幣,「90%會失敗!」
英國金管局直接呼籲:「投資比特幣小心血本無歸!」世界不同監管機構已經開始圍剿這種新型融資方式, 在香港,所有ICO凡涉及「證券」性質,例如股息及債權等,均需受證券法例規管。2月初,證監會便先後致函7間虛擬貨幣交易所及7位ICO發起人,警告沒有領取牌照不得買賣「證券型」虛擬貨幣。
免費講座臨時變ICO
「伏味」愈來愈濃,Facebook於1月底亦宣布,所有虛擬貨幣及ICO廣告下架,防止欺詐訊息橫行。就在全面封殺前夕,記者見到一則廣告,那是一場由新加坡某集團主辦的「虛擬貨幣投資者峰會」免費購座,「有幸」趕上尾班車,更意外參與了一場所謂「pre-pre- ICO」。
「你要比特幣嗎?Say Yes!」星期日的尖沙咀,某酒店宴會廳充滿「口號」。記者進場時已幾近座無虛席,場內目測起碼1000人。主辦單位的拿手好戲就是大型演講會,在新加坡開會時人數往往以千起跳。
集團號稱「亞洲最大教育培訓機構」,經常舉辦類似TED Talk的活動,主講嘉賓位位世界級,場外巨型展板即顯示粒粒巨星,連美國總統特朗普都「被貼堂」。不過今天主角是虛擬貨幣。
「快拿比特幣!」司儀一聲令下,大批與會者湧到場邊「搶幣」, 而那不過是一塊「實體比特幣」紀念品!但司儀不忘挑釁道:「即使免費,還是有人不搶!」這輪熾熱的「熱身運動」不過是用心理手法埋下伏線的技巧罷了!
所謂「峰會」主題不外乎是介紹虛擬貨幣發展、解釋何謂ICO等基本概念,但他們會將ICO正面包裝成「I C(see)Opportunity(我看見機會)」,並且邀請了一批「先行者」站台分享自己如何靠比特幣發達,三四十歲就已經財務自由云云;然後,有批「西裝友」外籍專業人士分析後市,主旋律是「透過參與ICO,尋找下一隻比特幣」。
以上都是紙上談兵,演講「質變」始於主辦單位負責人,他先花相當時間分享自己的人生,強調集團有逾20年歷史,接着就談到最新「大計」:準備建立一個類似Netflix的平台,但內容是類似TED Talk的片段,而訂戶支付不同於傳統,非現金或信用卡,而是使用其稍後發行的代幣——SuccessCoin。話鋒一轉,事前毫無預告,他向在場人士宣布,即場進行pre-pre-ICO,大台屏幕隨即顯示認購價單,「預購會有獎賞(bonus),可獲回贈代幣,不過僅限今天!」他以滿腔星式英文向與會者呼籲。
有人開始搶閘購買,有人開始滿臉問號。其中,有兩位中年婦人成為「先行者」了!她們選擇少少地購買500美元,其中一位更雀躍告訴記者,去年透過朋友以50歐羅買入比特幣,「已經賺了!」
師奶:「就是比特幣!」
你明白SuccessCoin是什麼回事嗎?她毫不猶豫秒回:「這些就是比特幣!」當天,主辦單位接受比特幣、以太幣、信用卡及現金(美元及港元);語畢,她們就在銀包掏出花綠綠的港紙。
銷售手法似傳銷,SuccessCoin不過是冰山一角。後來,記者再上網下載其白皮書,洋洋灑灑53頁紙,相信當天在場爭相認購的群眾中,沒有多少曾經仔細研讀過,第1頁第1段已經聲明「不受新加坡證券期貨法(SFA)規管」。
據白皮書,SuccessCoin集資目標額為5000萬美元,期望透過預售募到2000萬美元。事實上,截稿兩天後,同類「峰會」將會在南非上演。
「他自己都說不保證升跌,現在就似招股,也似當年雷曼,都是看誰接火棒。」當天,同場除了資深買家,還有年輕虛擬幣愛好者正盤算應否入貨,「這間年年都會來港,但ICO真是第一次」,連他都不知道會即場預售,坦言「輸都是幾百美元,贏就十倍!」
過幾天,記者再與該名有興趣者聯絡,他表示閱畢白皮書後,不太buy其概念,所以放棄購買。
區塊鏈是衝量標準
嚴格來說,ICO沒有定義、沒有指定流程,所以監管起來相當困難。澳洲在虛擬貨幣領域走在世界前沿,其證監會主席Greg Medcraft都指出,很多虛擬貨幣不具有傳統證券特徵,所以也超出傳統證券監管範圍。
香港面對同樣困難。儘管證監已經表態,但科技業界擔心代幣屬證券與否難界定,而已完成項目會否追溯,恐有灰色地帶;有學者則憂慮ICO沒有地域界限,消費者不幸「中招」亦難以追討;有法律人士則指出,政府雖然列明虛擬貨幣屬商品,但只要項目性質有投資成份,仍可質疑其為集資。換言之,ICO是否非法集資仍難判斷。
另外,ICO項目往往與區塊鏈相關,很多時連產品都沒有,僅憑一份白皮書,號稱解決了一個問題,再找一批KOL站台,不斷進行路演,只要新幣上線暴漲賺錢,願意「接火棒」者,恐怕大有人在,ICO圈錢個案更是不勝枚舉﹝表二﹞。
雖則通常都是募集比特幣及以太幣,但赤裸裸收取現金,眼下已經有活生生個案,而且即使前兩個虛擬貨幣,要換成法幣其實易如反拳,如是者不法之徒要「空手套白狼」絕對有機會發生。
大量ICO出現,魚目混珠屢見不鮮。「沒有區塊鏈,ICO純粹是空談。」科大資訊、商業統計及營運學系副系主任許佳龍強調,必須了解背後技術區塊鏈﹝圖三﹞,用「打麻雀」作比喻,就是一枱四隻腳總要有人記數,找個沒落場的人記數,你們信不過,於是就用本電子數簿,次次食糊那位記數,資料會同時自動複製到另外三家。如是者,即使打完八圈,大家各自拿自己本數簿出來,條數都一樣的。
聽懂區塊鏈所謂何事,乃辨識真假ICO基本功夫,皆因愈來愈多混水摸魚案例,即使知名企業都有機會「博大霧」!例如美國「長島冰茶」去年將公司改為「長區塊鏈公司」,股價即暴漲500%,但原來與區鏈沒絲毫關係,被狠批炒話題。
「應用很重要,否則用ICO包裝銷售已知產品並沒有價值。」他建議消費者,評估項目願景實在與否時,可以提出四大叩問:一、到底行業是否必需區塊鏈?二、公司運作是否需要區塊鏈?三、區塊鏈如何解決問題?四、使用區塊鏈後有什麼好處?
——節錄自三月份《信報財經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