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已Out 6G配合AI才是未來
2019年4月26日

黃凱斌到港大任職前,曾於南韓高校執教鞭,當時正是研究5G。 (黃潤根攝)
黃凱斌到港大任職前,曾於南韓高校執教鞭,當時正是研究5G。 (黃潤根攝)

撰文:李潤茵 本刊記者

對於香港大學電機電子工程系助理教授黃凱斌來說,近期炙手可熱的「5G概念」,原來已經是舊課題,「5G最理想的狀況,實驗室已經完成,至於如何落地,就交給市場自己解決」。他向記者透露:「學界現在已開始研究6G、7G了!」相對5G,6G既可支持AI,基站亦可虛擬化,除了解決技術盲點,也能消除國家安全的憂慮。

結合Edge AI

什麼是6G呢?目前尚未有相關定義,業界也是近5年才開始研究。儘管如此,黃凱斌認為,6G關鍵詞將會是自動駕駛及AI,「意思即是拿到數據後,怎樣翻譯成人工智能。5G沒有AI在內,但6G會支援AI概念」,而他與團隊正在研究終端人工智能(Edge AI)技術。

簡單來說,相對雲端人工智慧(Cloud AI)而言,終端人工智能就是,反應速度更快、更利於保護私隱、連接體驗更好及功耗更低──「這是Google、微軟都關心的課題。」黃凱斌便透露,自己的團隊已經跟中興及LG合作。

軟件破華為

事實上,這個原本屬於教科書的詞彙,所以能夠一躍成為話題,全因美國總統特朗普早前在Twitter發帖指「希望盡快在美國推出6G。它將比現行標準網絡更強大、更快速、更智能」。雖然相關技術還未存在,但可預視6G比起5G,將會使用更高端頻段,意味覆蓋同樣範圍,6G需要基站數量將會更多;其二就是「基站將會虛擬化(base station virtualization)」。

黃凱斌解釋,現時部分5G基站都已經「半虛擬化」,「主機放在數據中心,部分信號則由軟件處理,好處是基站可以縮小(基站往往因為需要安裝散熱器,導致體積很大),更可以降低成本」。

用軟件取代硬件建立網絡,他形容是「大勢所趨」,皆因這一來符合成本效益:移動通訊每代更替,總會重新置換所有基站,花費甚鉅,相反更新軟件成本較低。

二來可以消解政治憂慮,黃凱斌分析:「現時中美爭議在於,美國擔心基站,無論硬件抑或軟件都由中國製造,將構成對國家安全的威脅,因為軟件可隨時更新,主導權掌握在對方手上。相反,若所有基站及網絡都虛擬化,整套軟件都屬於本國政府、本地通訊商,而非他國設備供應商,如是者相關安全憂慮,自然可迎刃而解。」他說:「用軟件網絡、虛擬化基站既是美國的意向,同時也是6G的發展趨勢。」

歸納無線通訊史,可找出一個規律,就是「雙數代」往往比「單數代」更成功。例如1G流動通訊的AMPS「大哥大」,雖則是劃時代的發明,但從實驗室走到市場,也要到俗稱GSM的2G,才真正普及;3G在互聯網披荊斬棘,但移動通訊還是到4G LTE才發揚光大。

5G會否也是「過渡技術」?物聯網要等到6G來臨才能實現?教授的答案就是「從1G到5G的發展難以清楚分界,通訊技術的演變是一個過程」。

——節錄自五月份《信報財經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