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造就未來:香港粵劇檔案文物的分布及管理
昨日 18:55

作者: 林萬儀

林萬儀,戲曲、曲藝學術/教育/評論工作者,藝術人文平台《藝術當下》主編,曾任(香港)嶺南大學群芳文化研究及發展部副研究員、文化研究系兼任講師,香港演藝學院戲曲學院、舞台及製作藝術學院兼任教師等

文章原載於《藝術當下》https://www.artisticmoments.net/

=================================

一、粵劇發展的主要範疇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文體旅)局長羅淑佩在2024年12月18日的立法會會議上談及,「文體旅在二○二二年底開始就粵劇發展主要範疇向兩個與粵劇有關的諮詢委員會進行意見調查,委員普遍認為『編劇培訓』、『演員』、『拓展年輕觀眾』和『加強宣傳』,對推動粵劇發展至為重要和急切。」[1]

筆者提出,粵劇檔案及文物的整理、保存、共建、共享和活化,對推動粵劇發展也是非常重要和迫切的。2008年3月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的討論文件中列出六個推動粵劇承傳和發展的方向及目標,其中包括「保存粵劇精粹、展示文物珍藏」。[2]羅局長在上述會議回覆議員提問時亦有提及這個方針。[3]

本文是粵劇檔案文物在香港各機構的分布及管理現況的初步調查和觀察,期望為進一步討論及措施的制訂提供參考。

香港首個公共戲曲資料庫「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戲曲資料中心」內部,影像於中心成立翌年(2001年)接受無線電視翡翠台採訪時攝。截圖影片來源: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中國音樂研究中心面書2019年1月15日貼子上載的影片,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watch/?v=2450001905226918
香港首個公共戲曲資料庫「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戲曲資料中心」內部,影像於中心成立翌年(2001年)接受無線電視翡翠台採訪時攝。截圖影片來源: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中國音樂研究中心面書2019年1月15日貼子上載的影片,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watch/?v=2450001905226918

二、香港粵劇檔案文物的分布及管理

香港首個公共戲曲資料庫──香港中文大學(中大)戲曲資料中心──在香港藝術發展局(藝發局)資助下,由中大音樂系「粵劇研究計劃」在2000年成立。粵劇研究計劃在1990年開展,1993年獲任白慈善基金會捐贈研究經費,並託管大量任劍輝(1913-1989)、白雪仙(1928-)資料,1990年代獲贈的藏品還包括薛覺先(1904-1956)和麥嘯霞(1904-1941)資料等。該計劃搜集到的劇本、曲本、戲橋(宣傳單張)、剪報、卡式帶及唱碟等,涵蓋粵劇、潮劇、福佬戲、京劇、崑劇及上海越劇,成為戲曲資料中心成立時的基礎藏品。[4]戲曲資料中心連續15年接受藝發局資助,最後受助年度是2013-14,在15年間除了接受公眾預約閱覽外,還定期出版《香港戲曲通訊》介紹藏品,合共44期,又舉辦講座等。粵劇研究計劃就藏品進行研究,出版書籍。2014-16年,戲曲資料中心獲藝發局的項目資助,進行「戲曲藏品數碼化」計劃,完成1,439項檔案,包括1,356項報紙及剪報冊,83項1990年代香港神功戲考察錄影,電子檔備份送交藝發局。[5]

2016年,中大音樂系成立中國音樂研究中心,統轄戲曲資料中心及該系在1972年成立的中國音樂資料館,後者亦有粵劇藏品。2020年12月,《香港戲曲通訊》復刊,出版第45期,2021年5月出版第48期後又再停刊,期間出版了4期,至今未見復刊。2020年11月3日,中國音樂研究中心面書貼文及2020年12月面世的《香港戲曲通訊》第45期指,中心展開改建工程,所有藏品已盤點並妥善封藏,進入閉館狀態,但仍接受粵劇文物文獻捐贈,並承諾竣工後向公眾開放。[6]2023年1月18日,中心面書貼出阮兆輝教授等參觀中心的照片。[7]直至脫稿日(2025年1月15日)中心面書或網站仍未有正式重開的公告,也未公布開放時間及公眾人士預約參觀和借閱藏品的方法。[8]中心網站「關於我們」介紹的藏品數量單是書籍與錄音資料已逾35,000件,網上館藏目錄各項合計是4,561件,兩者數量不符。館藏目錄頁面顯示為2018年8月,這個目錄似乎是6年多之前的版本。[9]

中大除了中國音樂研究中心外,逸夫書院的「芳艷芬藝術傳承計劃」展覽館也有粵劇檔案及文物。2012年,芳艷芬(1928-)捐贈自己的物品及款項予逸夫書院開展計劃,展覽館在2014年開幕,藏有芳艷芬的劇本、獎座、手稿、戲服、頭飾、戲橋、剪報等,公眾可以預約參觀。2022年,芳艷芬再次捐款,延續這個計劃。[10]中大圖書館亦有粵劇藏品,包括二十世紀初中期的戲橋、劇照等,還有清末民初時期的劇本14種,其中不乏稀見劇目和版本。[11]香港大學圖書館的粵劇藏品包括芳艷芬捐贈的劇本36種,陳非儂(1899-1984)所藏粵劇劇本的影印本202本。[12]

當今香港,粵劇藏品數量較多的機構是香港文化博物館。該館收藏各類有關香港的文物和藝術創作,其中粵劇藏品約20,000多件,包括服飾、道具、劇本、戲橋、特刊、照片、樂器、唱片及各類文獻。政府從1988年起徵集粵劇文物,1990年代曾在當時的三棟屋博物館舉行粵劇藏品展。[13]2000年,三棟屋博物館將展品轉移至當年落成啟用的香港文化博物館。香港歷史博物館亦有收藏粵劇文物,數量約300多件,包括粵劇劇本、戲橋、演員裝身箱、口述歷史訪問及表演的視聽資料等。香港電影資料館收藏粵劇電影拷貝約300套,粵劇電影影碟及錄影帶約500套,還有粵劇書籍、期刊、劇照、劇本等。[14]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已建立博物館統一藏品目錄檢索系統,上述三館的粵劇藏品均可在網上檢索。[15]各館亦有為公眾提供參觀或閱覽的渠道。康文署轄下的公共圖書館藏有粵劇書籍、劇本、影音資料等。據香港中央圖書館香港音樂特藏網上資料目錄,粵劇藏品約有1,300多項。[16]高山劇場新翼粵劇教育及資訊中心在2017年落成,透過影像科技以互動方式展示數碼化的粵劇資訊,包括劇本、名伶照片、名伶專訪紀錄、舞台和電影演出片段,以及過往由香港電台電視部和電台製作的粵劇節目的精華片段等。公共圖書館和高山劇場新翼粵劇教育及資訊中心亦由康文署管轄,公眾可在開館時參觀或閱覽。香港電台是香港唯一的公共廣播機構,收藏粵曲唱片逾5,000張。[17]政府檔案處歷史檔案館也有粵劇團體的案卷及粵劇書籍,公眾可以預約查閱。[18]

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資訊中心收藏與香港藝術發展相關以及由藝發局資助、支持或主辦藝術項目的檔案,有印刷物、圖像、影片、文件和活動資料紀錄等,當中包括粵劇檔案。該中心在2019年9月開始試行運作,2024年1月遷入現址黃竹坑藝術空間,已建立網上檔案庫,並展望與本地其他圖書館及資料藏館合作,為有興趣研究香港藝術發展的人士提供轉介查詢服務。中心網站列明開放予公眾的時間,並有服務申請表格供下載。[19]

粵劇行會香港八和會館(八和)在1953年成立,2009年註冊為非牟利慈善團體。八和網站的資源中心上載了1994及2020年的演出片段合共23個,以及2020年製作的導賞節目《粵劇網上學堂》47集,圖片珍藏有歷史照片、戲橋和剪報圖像合共22張。[20]香港八和成立七十多年,累積的檔案相信遠多於現時網站所見。民間大小劇團,以及有自製及主辦節目的西九戲曲中心也有演出單張、錄影、劇照等,是香港粵劇文獻的構成部分。

三、粵劇檔案文物的未來意義

表演藝術紀錄的整存、共建共享和活化是當代世界思潮。

第34屆「國際表演藝術圖書館、博物館與資料館協會」(SIBMAS)國際研討會在2024年6月由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主辦。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工作者就表演藝術紀錄的整存、展示和活化等議題交流經驗和觀點,這課題不只涉及當下,也關乎未來,摘錄小部分如下: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與文獻館副館長、研究員邵曉潔談及中國傳統音樂錄音檔案的數據平台,提出共建、共享的理念。新加坡42新劇中心總經理馬燕玲認為,劇場檔案不能只作為研究和教育資源,還要成為藝術家可從中學習、反思、創作和回饋的活資源。香港的進念.二十面體創團成員及聯合藝術總監榮念曾探討,如何透過紀錄為創作賦予生命力,並以紀錄和創作的方式進行評論。與粵劇相關的演講,以西九戲曲中心的茶館劇場為例,從場地和節目策劃的角度分享如何保育粵劇文化,沒有觸及表演藝術紀錄。[21]

2024年11月,政府公布《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措施包括「支持培育粵劇高質量發展,並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合作,傳承傳統特色及創造具時代感的粵劇文化。」[22]粵劇檔案及文物記錄了粵劇的活動和經驗,也保存着社會歷史內涵,讓人鑑古觀今,掌握發展規律、研判未來的發展趨勢,既是研究和教學的資源,也可為創作人所用,有助粵劇的高質量發展。若然忽視粵劇檔案文物的整存,資料就會逐漸散失,日後難以尋索,甚至湮沒,整存工作是有迫切性的。與教研人員及公眾共享,將資源活化,是公共檔案機構的社會責任。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中國音樂研究中心何時落實向公眾開放的具體安排?何時更新藏品目錄?香港八和會館會否考慮建立檔案庫?如何喚起大小粵劇團的記錄和整存意識?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資訊中心的館際合作計劃何時啟動?香港政府會否考慮成立粵劇檔案館?去年有內地學者撰文指,就大灣區的粵劇文獻資源來看,香港的收藏量最大,佔比達51%,並提出粵港澳大灣區粵劇文獻資源共建共享的路徑。[23]以上各項有待政府及持份者討論、跟進。

=================================

[1]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立法會三題:支援粵劇行業的發展〉,《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網站,2024年12月18日,網址: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412/18/P2024121800304.htm,瀏覽日期:2025年1月12日。

[2] 民政事務局:〈粵劇及其他中國戲曲的推廣〉,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討論文件,2008年3月14日,CB(2)1310/07-08(03)號,第3點,網址:https://www.legco.gov.hk/yr07-08/chinese/panels/ha/papers/ha0314cb2-1310-3-c.pdf,瀏覽日期:2025年1月12日。

[3] 同註1。

[4] 張文珊:〈香港戲曲資料中心十載回顧隨筆(2000-2010)〉,《香港戲曲通訊十周年誌慶專刊》2020年3月31日第26及27期(合訂本),頁10-11。

[5] 以上資料由張文珊女士提供,筆者謹此致謝!張女士歷任香港中文大學戲曲資料中心初級研究助理(2005-2006)、行政統籌(2006-2014)及研究統籌(2014-2017)。

[6] 中國音樂研究中心改建及將於竣工後開放予公眾的消息首見於中大音樂系中國音樂研究中心面書2020年11月3日貼子,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watch/?v=773355936559208;《香港戲曲通訊》復刊的消息見於中心面書2020年12月2日貼子,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watch/?ref=search&v=714261302545348&external_log_id=59ab044b-7b1e-49d3-a938-f271798cd5f2&q=%E9%A6%99%E6%B8%AF%E6%88%B2%E6%9B%B2%E9%80%9A%E8%A8%8A45%E6%9C%9F;《香港戲曲通訊》第45期見於電子出版平台Issuu,2020年12月1日,編者的話交代閉館及竣工後向公眾開放的消息,網址:https://issuu.com/ccmscuhk/docs/ccms-vol45,瀏覽日期:2025年1月12日。《香港戲曲通訊》第45期有版權頁,卻沒有顯示出版日期,筆者從Issuu的刊出日期推斷,《香港戲曲通訊》第45期在2020年12月1日出版。

[7] 中國音樂研究中心2023年1月18日貼子,網址:
https://www.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622526796546080&id=100063662964435&rdid=uG8YjtUeeKQcikeu,瀏覽日期:2025年1月12日。

[8] 筆者在2024年12月27日致函中國音樂研究中心電郵信箱借閱中心所藏劇本作研究用途,至脫稿日已達14個工作天,仍未收到回覆。

[9] 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中國音樂研究中心網站 – 關於我們,網址:
https://ccmscuhk.wpcomstaging.com/%e4%b8%ad%e5%bf%83%e7%b0%a1%e4%bb%8b-2/;館藏目錄,網址:https://ccmscuhk.wpcomstaging.com/2018/08/15/504/,瀏覽日期:2025年1月12日。

[10] 香港中文大學逸夫書院「芳艷芬藝術傳承計劃」- 背景及目的,網址:https://www.shaw.cuhk.edu.hk/zh/content/beijingjimude,展覽館及預約參觀,網址:https://www.shaw.cuhk.edu.hk/zh/content/zhanlanguanjiyuyuecanguan,瀏覽日期:2025年1月12日。

[11] 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 – 粵劇戲橋,網址:
https://repository.lib.cuhk.edu.hk/tc/collection/postbills#:~:text=%E9%81%8E%E5%8E%BB%E6%95%B8%E5%B9%B4%EF%BC%8C%E9%A6%99%E6%B8%AF%E4%B8%AD%E6%96%87,%E4%BB%99%E7%9A%84%E7%B2%B5%E5%8A%87%E6%88%B2%E6%A9%8B%E3%80%82,瀏覽日期:2025年1月12日。又參李繼明、周丹杰:〈香港中文大學所藏粵劇劇本文獻概述〉,《文化遺產》2017年第1期,頁86-96。

[12] 周丹杰、李繼明:〈香港大學所藏粵劇劇本文獻概述〉,《文化遺產》2015年第4期,頁147-156。

[13] 作者不詳:〈區局擴展全港推行 粵劇文物徵集行動〉,《華僑日報》第9版(新界版),1990年1月31日。

[14] 藏品數字統計參廖瑜:〈粵港澳大灣區粵劇文獻資源共建共享路徑研究〉,《文獻與數據》第6卷第1期(2004年3月),頁58-67。

[15]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博物館藏品目錄檢索,網址:https://mcms.lcsd.gov.hk/Search/search/enquire?&request_locale=zh_HK,瀏覽日期:2025年1月12日。

[16] 香港公共圖書館特藏資料目錄,網址:https://www.hkpl.gov.hk/tc/reference/special/hkmc.html,瀏覽日期:2025年1月12日。

[17] 唱片藏量根據香港電台十大中文金曲委員會(編):《香港粵語唱片收藏指南──粵劇粵曲歌壇:二十至八十年代》(香港: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1998)統計。

[18] 政府檔案處網站,網址:https://www.grs.gov.hk/tc/search_our_holdings.html,瀏覽日期:2025年1月12日。

[19] 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資訊中心網站,網址:https://www.hkadcaic.hk/zh_hk/about,瀏覽日期:2025年1月12日。

[20] 香港八和會館網站 – 資源中心,網址:https://hkbarwo.com/zh/resources/channel/cantonese-opera-online-course,圖片珍藏,網址:https://hkbarwo.com/zh/resources/photo-gallery,瀏覽日期:2025年1月12日。

[21] 第34屆「國際表演藝術圖書館、博物館與資料館協會」(SIBMAS)國際研討會網站,網址:https://sibmashk2024.iatc.com.hk/zh-hant/;陶悸:〈期待演藝紀錄的發展:記第34屆「國際表演藝術圖書館、博物館與資料館協會」國際研討會〉,Artism,2024年12月號,網址:https://artismonline.hk/issues/2024-12/613,瀏覽日期:2025年1月12日。

[22] 香港政府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頁30,網址:https://www.cstb.gov.hk/file_manager/tc/documents/consultation-and-publications/Blueprint_TC.pdf,瀏覽日期:2025年1月12日。

[23] 廖瑜:〈粵港澳大灣區粵劇文獻資源共建共享路徑研究〉,《文獻與數據》第6卷第1期(2004年3月),頁58-67。